大自然文章

大自然文章(精选20篇)

山谷的傍晚

文/宓月

夕阳依山归去,它想将整个世界装进一只口袋带走,却总是因为贪心,将金币散落得到处都是。

这泄漏出的大欢喜,在水边,在山腰,把我的目光紧紧绊住。

暮归的农人、放学回家的孩子、归巢的飞鸟……在这条镀金的胶片上,一一闪过。

这是大自然的一个计谋。在厚重的帷幕合上之前,借一束光,上演大地最后的安详。

我也曾是那个追着阳光的孩子,留连在一湾溪水边,想捧起它跃动的魂魄。梦幻般的光影,和我那不知忧愁的时光,尽管短暂,却像一块弥合我记忆缺撼的补丁。

就像此刻,我静静地躺在山谷,任由阳光镀亮我,又将我推入幽暗中。

一把调色刀,把大自然的想象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厚重的质感、粗犷的肌理之上,是生命的柔美与坚韧。恣肆绚烂到极致,宁静质朴到遥远……

不晦涩不纠缠,于粗犷中展现阳刚,天宽地广。

冬日漫步

风轻轻的低声吹着,吹过百叶窗,吹在窗上,轻软的好像羽毛一般;有时候数声叹息,几乎叫人想起夏季长夜漫漫和风吹动树叶的声音。田鼠已经舒舒服服的在地底下的楼房中睡着了,猫头鹰安坐在沼地深处一棵空心树里面,兔子、松鼠、狐狸都躲在家里安居不动。看家的狗在火炉旁边安静地躺着,牛羊在栏圈里一声不响的站着。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然入睡。时虽半夜,大自然还是不断地忙着,只有街上商店招牌或是木屋的门轴上,偶然轻轻地发出叽咯的声音,给寂寥的自然添一些慰藉。茫茫宇宙,在金星和火星之间,只有这些声音表示天地万物还没有全体入睡——我们想起了远处(就在心里头吧?)还有温暖,还有神圣的欢欣和友朋相聚之乐;可是这种境界只有当天神们互相往来时才能领略,凡人是不胜其荒凉的。天地现在是睡着了,可是空中还是充满了生机,鹅毛片片,不断地落下,好像有一个北方的五谷女神,正在我们的田亩上撒下无数银色的谷种。

我们也睡着了,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台上像是铺了温暖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恬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已经在吱吱作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站了很多雪柱,雪里藏的是什么,我们却看不出来,大树小树从四面八方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来是墙壁篱笆的地方,形状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面,它们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跃,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星光已经不这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面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东方露出一种奇幻的古铜色的光彩,表示天快要亮了;可是四面的景物,还是模模糊糊,一片幽暗,鬼影幢幢,疑非人间。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显得特别纯洁,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残干枯木,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杆,秋天的落叶,到现在被大雪掩盖,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毛巾。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都一扫而空,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都无法抵御;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纯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骨气的表现,它们具有天神般的勇敢。空气经过洗涤,呼吸进去特别有劲。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希望朔风像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地吹彻我们的身体,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看云

文/毕飞宇

有一种玩具你不可能拿在手上把玩,那就是云朵。孩子们看云,真正让他们关注的当然不是云,而是“动物”。平白无故地,一大堆白云就成了一匹马。这匹白马的姿势是随机的,有可能站着,也有可能腾空而起。一匹马真有那么好看吗?当然不是。好看的是变幻。一匹马会变成什么呢?这里就有悬念了,也可以说,有了玄机。

我不知道“白云苍狗”这个词是谁创造的,他一定是位心性敏感的倒霉蛋,他被人间的变幻莫测弄昏了头,不知何去何从。就在某一天,他的“天眼”开了,通过天上的云,他看到了苍天的表情,还有眼神。一炷香的工夫,他理解了人生。他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他看到命运姣好的“静”,也看到命运狰狞的“动”。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由此获得了生命里的淡定与从容。

当然,孩子们看云,只是为了好玩,怀揣的是一颗逛动物园的心。看了“骆驼”再看“马”,看了“狮子”再看“熊”,你看看,云和天空所做的工作居然是“科普”与“启蒙”。也可以这样说,孩子们看云,其实是在看露天电影,天空成了最大的屏幕,生命在屏幕上更替、演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和云就是这样神奇,难怪我们的先人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向大自然学习。我们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其实都是在学习。

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

真爱无价

夜深人静时,他喜欢独自站在月光下,聆听万籁俱寂,百虫欢鸣。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他的心紧了一下,此刻,她是否也和我一样独自一人度过漫漫长夜?思念就象滚滚潮水无限地涌来,他打了个趔趄,猛然惊醒,她才是他的最爱,但是,她走了,因为他的虚伪、他的无情、他的背叛。

他狠狠的抽了一口烟,回味着和她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苦涩的烟草味融进了心底。他说:“我们分手吧。”“为什么?是因为她吗?”她问,她望着他的眼睛,希望找到答案,他躲开她的目光,没有回答。“我知道了。”她转过身,泪水夺眶而出,稍许,她擦干泪花,轻轻地说:“我走了,祝福你。”她走了,没有回头,走得很安静,平稳,有力。

分手后,她感到迷茫和困惑,神圣、纯洁的爱情被世俗污浊的空气玷污,她伤透了心,真爱何在?真情何在?爱情难道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她带着伤痕累累的心逃离了这座令人窒息的城市,去大自然里呼吸新鲜空气。在广袤无垠的大自然里,她获得了人生的真谛,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她再回到这个城市时,他已匆匆结婚,当然是那个他不爱的,但是却对他的发展前途有好处的某领导的千金。偶尔的相遇,她会极有分寸地打个招呼,便昂首阔步地走过去,背后留下他复杂的目光。她是个坚强的女人,她知道只有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才能活出自己的魅力和洒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她做的很好。

烟头落了一地。和她分手后,他学会了抽烟,并且抽的很凶。妻子的身份决定了她在各方面都流露出优越感,他感到压抑,特别是妻子的颐指气使更让他觉得有损男人脸面,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但为了能出人头地,仕途发达,他都忍住了。他的职务不断升迁,家庭战争也不断升级,最后闹到了法院,两人分道扬镳。

他的手抖了一下,又一支烟葬送在他发黄的手指间。他掏出手机,想拨通她的号码,这个被他默念了无数次的号码已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他犹豫着,直觉得心跳在加速,他颤抖着,仿佛一不留神,幸福就离他而去。时间好象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按下了最后一个数字,电话通了。“你好,请问你找谁?”她的声音象涓涓的溪水滋润着他的心,他欲言又止。他挂了电话。

他的心流泪了……

大自然的抚慰

文/张炜

近年研究陶渊明,发现魏晋时期的许多名士,几乎都与大自然离得很近。他们寄情山水,从中寻找心灵的寄托,有的还写下了大量文字。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突出现象,是在残酷社会现实中的一次转向观望。

其实不是魏晋文人发现了大自然。先秦文学对于大自然的那种深刻关怀和认识,个人心灵与之共鸣,在《诗经》中就很丰沛;这种元素在中国古代诗歌脉流里从来都不缺少。而从先秦到现在,却是一个逐步弱化的过程。在网络数字时代的今天,大自然已经以虚拟化的方式消失了。特别令人称奇的是,作为生命最大背景的自然界,在许多人眼里是视而不见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在人造空间里:这是个数字与光纤交缠一体的、没有重量与质感的迷宫。

魏晋时期不是发现了自然,而是继承了先秦以来人和大自然强化交流、脉搏共振的传统。当然魏晋艺术有自己的特质,如东晋有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但他们两个的自然观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二人都是陶醉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都是在此中汲取快乐、力量和希望。

回望《诗经》和先秦诸子,那些关于大自然的篇章是何等动人,这其中甚至包括了诸子的政论;如极其入世的孔子,他从人的角度去揣测大自然,阐发社会哲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他将人在大自然里得到的启示、获得的快乐,表达得十分生动和充分。老子和庄子直接从大自然的角度切入问题并求得答案:效法自然,依存自然,所谓“上善若水”;将自然化的人生视为生活的最高境界、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魏晋进一步靠近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自然传统。这也是魏晋的文人士大夫们在极其恐怖惨烈的社会环境中,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佛教和老庄思想的结果。释道汇流是东晋知识分子主要的价值取向。

陶渊明貌似走了一条简易的道路,实际上却是一次艰难的践行。这不仅要求他在短时间内有一种决绝之力,需要冲破思想牢笼的勇气,接下来还必须有漫长的坚持。陶渊明从总体上来讲,是一个在人生判断上较为清晰的人——没有陷入很大的迷途,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再也没有改变。

陶渊明自己很谦虚,自鉴为“性刚才拙”。“性刚”是他对自己的观察和鉴定,也是一种自我省察,但是从外部看来,他的性格缓慢松弛,甚至已经过分地超然和达观了,并没有什么“刚”和“烈”。因为从世俗意义上看,他并没有采取莽撞冲撞的行为,也没有惊人的语言冒犯。他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能走多远、怎样做才切实可行。

如果把他放到一个与权势集团正面对决的位置上,不知道他会采取怎样的方式。一切都不能假设。真那样的话,我们更多地想象他会是一个明哲保身主义者;因为实际上他在规避危险方面,起码在已有的记载中是做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许多事情他做不来也不能做;有些是他不屑于做,有些则是他极为藐视的。正如他在所有诗中都小心翼翼地触及时事,他在描写时局的时候也不会得罪某一具体的强势人物或集团,只用“八表同昏”或“鸟尽废良弓”之类的言辞。这说明他做人是极其小心谨慎的,是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人。

这样一个人,大自然对他的抚慰之力就至关重要了。

为大自然多一抹绿色

文/张燕红

3月12日是植树节,也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植树节,不仅能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也希望将他的遗愿实现得更好。

阳春三月,春风渐暖,正是草长莺飞、花草繁茂的季节,常常将自己带回儿时那个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的场面。

每到植树节这天,老师就会发出号召:植树造林可以美化家园,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是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情。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背着铁锹和水桶来到了山上。你挖沟来,我扶苗;你填土来我浇水,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参加工作后,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但是爱花草的我总会去花卉市场为自家阳台上添置几盆花草。看着兰花嫩绿的叶子、看看郁金香新结的花骨朵儿,春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了。

在微信里看到森林公园的“爱心树”认养活动,银杏、桂花、丁香等许多书上见到却从未一睹芳容的珍贵品种还是让我的心为之一动。特别是在“爱心树”认养与种植活动中,公园还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有什么比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树,和它一起成长更有意义呢?

让我们去森林公园寻找一分儿时的纯真,为大自然多一抹绿色吧!

跟大自然说句话

文/鲍尔吉·原野

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它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

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化身却不停歇。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具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了解气温变化。是不是可以说,人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说的不是他们的身体,他们的身体不可能离开大气层的包裹,藉此汲取氧气生存——是说他们的心灵。

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可是,美是真与善不可分割的并存物,是奠定人之人格的基础。历史告诉人们:不懂美的人(心里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也是离愚昧与残暴很近的人。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我们看到的许多样式的艺术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等,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它们是“假的”,是抒发、是表白、是再现、是提炼、是集中;而大自然是真的,它并不抒发再现,它浑然一团而已。

几天前,我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天很早,因而很冷。车窗外萧疏的景物使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在高速路上开车,地势越走越高,几乎可以俯看四野。这时,东方的地平线横贯晨曦,红了约摸上百里,人不期然来到这块高地,不期然在此与晨曦相遇。尔后朝阳以最初的红丸模样浮腾地表,四周万物静穆。随着旭日初升,光线成万倍增加,刺破天穹。

我真的被惊呆了,如果立身土地,纳头便拜也完全有可能。车继续往胡四台方向开,太阳越升越高。我心里如同获得什么启示却说不出来,但至少不那么黑暗了。如果我是一堆火,太阳往火里添进了我所不知道的可燃物,使火烧得更紧凑,更矮,不易被风吹灭。我堂兄是否可救尚未可知,但我知道我的心被日出扩大了一些。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或者叫启迪。

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但这些话没机会说——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你对谁说呢?即使面对亲密的朋友,你也说不出这些话,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将愕然。事实上,人这一辈子有很多话是说给自己听的。那么,关于大自然,我们再说几句话吧。大自然教给我们清洁自身,让人知道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而非之灵。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懂得美的样式多至无限,懂得所有人头顶都有爱的护佑,懂得对立从来不是法则,懂得宇宙的秘密永远不可穷尽。那么爱呢?你说大自然教我们学习爱,爱在哪里呢?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不管是关注一朵花,还是一条河,只要你关注少顷,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

而且,那一刻你的面容一定好看,而且虔诚。

大自然的味道

文/彩虹天

早上,闲着没事,在网上淘宝。是没目的的乱淘,一会是书,一会是厨具,一会是日用品。最后,我想到了一件宝贝。

这件宝贝是突然在我脑海里跳出来的,没有经过筛选和思忖,它就那么冒失地撞了进来,敲开了我的怀旧之门。我仿佛闻到了它那独特的香味。

是夏士莲雪花膏,以前每年仲春,我都会去化妆品专柜买来一大瓶。雪花膏适合在春夏两季用。打开瓶盖,乳白色的膏体散发着淡淡的莲花香,涂在面部清爽不油腻,尤其适合我这种敏感性的肌肤。而且价格也便宜,不到三十元钱。我向来在化妆品上不愿过多投资,像这种价廉物美的护肤品,于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可是好几年,在市面上都见不着影了,也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或许是价格低廉的原因,商家赚不到钱吧。我只能这么想,因为它实在很便宜。买不到心仪的护肤品,我曾想过用别的护肤品来取代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然而不是价格昂贵就是过敏生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好几年了,我都怀念那种香味。每次怀念它的时候,就像看到了素白的莲花,看到它兀自地开放,闻到了那淡雅而清新的香味,闻到了它的朴素,嗅到了它的高贵。它那独树一帜的清秀气质,在一般护肤品那里是绝对找不出来的。宛如一个素面朝天的平常女子,有着内在的丰饶和修养,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与众不同。

我喜欢那种朴素高贵,喜欢那份淡定从容。亲近它,就有了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那幽幽的清香气息,没有其它花朵的浓郁、艳丽和妖娆,皆是田园乡村的那份淡雅和宁静。

可是,我再也无法拥有它了。因为刚才与几个卖家联系,他们都这么说,你以前用过的夏士莲雪花膏什么味道,我不敢保证我的产品和你以前的是一样的。我只好放弃去买它了。

却仍然怀念它那独特的莲花香味,那亲临大自然的感觉,清爽和舒适,在灵魂深处,久久不能散去。

漫步滨河步道

文/高建兴

春天是期冀的季节,春天是幻想的季节。春天的四月,万物复苏,蠢蠢欲动。田野里,山坡上百花争艳,花红柳绿。

四月二十四日晨,天气阴沉,空中时不时漂着微小的雨点,飞在脸上有一丝丝凉意,然而这并没阻住参加改稿会一行人漫步纳灰河滨步道采风的脚步。

一条沿河铺就的木质步道像一条丝带在树林,田野间蜿蜒向前,两旁绿树成荫,耳畔不时传来布谷鸟的欢歌;放眼望去,群山连绵,薄雾环绕,如临仙境。

刚踏上步道一阵微风迎面扑来与我们撞了个满怀,道边的柳枝随风摇摆,翩翩起舞,活像阿娜多姿的少女。

我们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慢慢地行走着。突然,一声悦耳的二胡声传人耳膜,循声望去,不远处一人倚在廊栏边上正面河聚精会神地拉着二胡。

我们快步走近“二胡人”,原来拉胡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身材中等,宽宽的额头,眉宇间露出几分慈祥。中年人技艺娴熟,两根手指上下翻飞。胡声抑扬顿挫,婉转动听,时而高昂,时而轻柔,时而快进,时而缓慢,就像逶迤向前流淌的纳灰河。河里两条小鱼游了过来,在中年人的下方停住了,昂着头静静地聆听着这优美的胡声。

春暖花开,面朝河水,倚岸拉胡,这中年人真会生活啊!我想,如果有一天衣食无忧,我也天天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观光赏景,面河拉胡,多美哉!

依依告别拉胡人我们又慢慢地欣赏着一路前行。

突然前方有滔滔的流水声,步道左边有一呈梯状的斜坡,几条溪流从高处直泻而下,在梯状石坡的撞击下铺展开来犹如一条宽大的瀑布。我突发奇想,要是今天穿的是水鞋站在“瀑布中”来一个抓拍——“站在瀑布中,放眼看田园”那一定是一幅美妙的诗画。

胡思乱想间竟然掉队了,“快跟上,小高。”是文友查哥在喊叫,抬头一看我已落下了一大截,急忙加快了脚步。

前面有几根光缆线杆子,在杆子与杆子之间的线上停着几只燕子,一字儿二排开,剪刀似的尾巴,美丽极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向我们致欢迎词,又似乎在告诉我们前方的风景更美!

顺着鸟儿提示的方向,热情的纳灰河水伴随着我们又一路向前,来到一片开阔地。不远处的田地里一位中年男人,一位年轻少妇,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正在种包谷,大慨是一家人吧。男的松土,女的打坑,小女孩负责撒种,他们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幽静的田园,耕种的农家,好一幅大自然的山间田园画。此情此景使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跟爸爸妈妈上坡种包谷的时光,出生于大山的我一直仰慕大城市的生活,一门心思地想飞出大山去。此时突然觉得乡间生活也不赖,这里远离了城市的浮躁,没有汽车的尾气,这里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净的,人是纯的。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本质。

又走了不知多长时间,天空又开始洒雨点了,可当我拆开雨衣准备穿上时雨又停了。“哎!这老天真会开玩笑!”我无奈地苦笑。

细雨后的万峰林更加清新美丽了,大大小小的椎状山峰似千军万马各显神姿,有的像竹笋,有的像风度翩翩的少女,看,那大山怀抱中的小山犹如母亲怀抱中的婴儿。

时间如闪电,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完了全长八公里的步道。外出打工后我还是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奇怪的是今天却没有一丝倦意。

万峰林似一幅画,滨河步道是画轴,绿色的峰丛是画意,逶迤的纳灰河、古朴的民居是点赞。

万峰林似一首歌,如海市蜃楼般跳跃的峰丛是词,咚咚流淌的纳灰河是谱。

漫步在滨河步道上,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观赏着如诗如画的田园、古朴的 民居,聆听着鸟儿的欢歌犹如梦境。

漫步在滨河步道上,人在道中走,犹如画中行。

漫步在滨河大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遥远的古代。

雨雪心青

恍兮惚兮,又是午夜,惚兮恍兮,又是新的一年,一场梦还未醒来,就又到了新的一个寒假。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一年一年的再续。时间恍恍惚惚的擦身流走。人也在默默的变化着,以前每次回家的第一眼,就看见爷爷躺在阳台的靠椅上,沉静安详,现在却看不见了,这就是时间的变化,自然的变化,人的变化。

就和这雨雪一样,在自然的变化中,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才能见着它们的身影,缺一不可。每个季节都一直在轮回,这是大自然的生命,人能看见得,能感受,大自然不知;人的每一个轮回,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到大自然得知时,人却不知了。这就的人的悲哀,自然的伟大。

我常常想,南方的雨是北方的雪。南方的雨滴,北方的雪,两脉相连相随。雪是雨滴冰冻的灵魂,雨是雪融化的泪水,都是大自然的结晶。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很有灵感,可能也习惯了半夜起来写点东西。但愿,雪通情,雨能懂心。

记得以前,每当下雨的时候,爷爷就会拿出笔和纸挥毫几下。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喜欢在下雨的时候写字,现在有些似懂非懂的,雨可以给人带来情绪,带来灵感,能够让人心更静。

十指拨着弦,一些琐碎的事情在脑子里一篇篇的翻阅着、回忆着,指头单曲循环着《阳关三叠》,早已习惯在深夜里抚琴。夜静得似乎只剩下琴声了,伴随着重庆这巴山夜雨,不大,在黑而静的雨夜里,雨滴轻轻敲打在外面护窗上,琴雨声的和鸣,更是幽美。我常常觉得,雨是一种语言,当她们从天而降,以曼妙的舞姿接近的我那一刻,一定是要想表达什么!而夜,也有其自己的心情,尤其是飘着细雨的冬夜。一切都沉寂下来了,唯有雨滴,带着母亲似的温柔,用手抚摸着每一个心爱的孩子,在眼前跳跃着。

与闲暇共处

文/风采依旧

如果做个调查:如何打发闲暇时光?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会找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有人会盖上被子蒙头大睡;还有人会泡在网吧里冲浪、游戏;……我这些年也时常有闲暇时光,与闲暇独处,但我并不孤独、并不寂寞。

闲暇时,我会拿起《唐诗三百首》,叩开历史的大门,走进诗人的年代,感受诗人不同常人的生活,聆听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倾听诗人的谆谆教诲。

首现,我会去拜访诗仙李白,领略这位大诗人豪放、乐观、豁达的性格魅力。品味他大气磅礴,意境广阔、风格飘逸的诗歌韵味。在他的感染下,我也会豪情满怀的和他一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效仿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与豪迈。

其次,我会追随岑参、高适、王维等边塞诗人到塞外去领略气氛浓郁,情调悲壮的塞外风情,亲身体验将士们醉卧沙场,快意恩仇的悲壮与豪情。当然,“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塞外风情也是值得我一睹为快的。

不过,相比之下,我更愿意陪陶渊明倚坐南山,观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已还”的南山佳境。或者饶有兴致的和他“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切身体验一番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空闲时和他去探寻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感受反璞归真的桃园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对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人生境界阐幽显微。

闲暇时,我会沏上一杯淡淡的香茶,平心静气地翻开珍藏已久的残留着岁月痕迹的相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细细咀嚼,不落下任何一张照片。相册带我在时间的长河里来回穿梭,我的心绪也跟着此起彼伏。在这里,少年时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还记忆犹新。历经磨难的人生足迹在这里得到延伸。自己的人生经历仿佛在翻动相册的时间里瞬间拉长,变宽。每一次翻阅都是对自己人生的回忆和思考,每一次浏览都是自我人生理念、信仰的反思。反思过去,思考未来。在成功与失败中来回奔跑,感叹世事多艰,命运多舛。但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思想、信仰的审视和扶正。

寂寞时,我会暂别喧嚣的都市,独自寻一条幽径,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我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多亲近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也认为,只有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才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

在大自然中游历,我喜欢追本溯源,随手捡起一片落叶,从它干瘪的轮廓中寻找它往日的青翠与坚韧,感受它饱经沧桑最终叶落归根的生命轮回及大公无私的博大胸襟。

在大自然中,我的心灵会得到洗礼,人性会得到升华。看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繁衍,我的脑子里时常会萌生出许多感悟和启迪,这些感悟和启迪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升华。我觉得人的力量和境界和自然界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倘若人能多些从自然中学些为人处事之道,人世间又何来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又何来那么多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损人利己。每到此时,我的内心瞬间便豁然开朗了,许多百思不解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我忽然感觉自己达到了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我似乎成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了。

闲暇时,我还会邀上几位球友,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闲暇时,我还会……

与闲暇相处,我并不寂寞,并不孤独。

拥抱大自然

历史上有许多文化教导我们,大自然是整合内心生活的必需品,可是现代生活,几乎切断人和大自然的联系。户外的天地总是洋溢生机,有着复元、鼓舞的伟大力量,可惜的是,我们不再从大自然吸取能量。

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一定要拥抱大自然。如果每天散步是你的养生子道,别忘了户外的美景与新鲜空气,它们会提升我们的心灵美感,阳光、蓝天,还有芬芳的泥土,多美的自然物

迈出你的第一步之前,请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鼓动活力,然后欣赏今天的天气,无论它是阴是晴、是寒是署。散步途中,你有没有看到青翠绿树、唱歌的鸟儿、盛开的花朵?请让灿烂的大自然活化你的身体、治疗你的心灵、提升你的精神。

如果你没有外出运动的习惯,至少,每天应该花点时间欣赏大自然,让大自然赐给你能量。请从明天早上开始,站出屋外,至少五分钟。在你搭车或跳进火车站之前利用时间,观赏一下天空的云彩,或是草地上的露珠。或者,下班后先不必急着进家门,请在户外伫立五分钟,感谢又美好的一天。

气候允许的话,何不外出,到公园吃午餐;或是找一片有树荫的草地,安安静静地与大自然对谈。如果天气晴朗,请多多深呼吸,舒展你的身体,你的心灵(96法)。

晚上就寝之前,请养成习惯,打开大门,走到户外,几分钟就可以了。鼓励你的另一半、子女加入。即使一个深呼吸也将令你享受到自然地清新,相忘于寂寞的深宵,与高旷的夜空一起思考。

如果你往往在尽是水泥建筑的大城市,那更要抽空到附近的公园野地散散心,而且,假日一定要去有自然美景的地方,充充电,同时从宇宙能量的接收礼,接触真正的你。

绿叶的思念

文/lmcwh

夏天来了,我只有离开春花姑娘。

我是绿叶,大自然给了我绿的生命;谁说草木无情,大自然造化于我绿的感情,怒放的花朵是春风赐予我的美丽的侣伴。

可是春天去了,不知去向;花瓣落了,留落在大地的怀抱,已不在我的身旁。哦,残酷的季节,季节的残酷啊!时令的更替,更替的时令啊!难道说这就是生命的运动,运动的生命吗?夏阳啊,残风!夏风啊,残阳!你强加给我多少烦恼,多少惆怅,多少思念,多少想望。

春花姑娘,你还记得吗?我们是在寒流中结识,雪飘里培育,鸟语中亲吻。在这之前,我寻觅了整整的一个冬天啊。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多少痛苦,多少艰辛,有几人知晓,知晓的又有几人?为了一个花香鸟语的春天,为了一个叶绿花笑的时节,我踏遍了冰川雪山。

在冰冻的地表深处,我生命的魂灵到处弥散,到处游荡,到处渗漏。是为了一个树梢上高洁的生命,我不愿在树的脚下苟延偷生;是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绚丽春天,我不愿处在枯萎孤独行尸走肉般的残冬。

一天,春风终于来了,吹化了积雪,贴近地面轻声地告诉我:快出来吧,美丽的花朵已卧满枝头。我半信半疑地按着春风的指向,悄悄地顺着树干的动脉上行,上行。

我露出稚嫩的脑袋偷偷一看,啊,美丽的花朵正在春枝上笑呢。我大胆站出来,突然拉住她的手,她羞极了,让我放手。放开可以,你还能跑到哪里。从此,我们交上了朋友。

乍暖还寒,冬残春初的寒流还不时袭来,多少次我冒着风雪从黄昏与她谈到深夜。记得那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夜啊,我的手冻僵了,嘴唇在颤抖,话都说不好了,还不愿意离开她。我为了什么呢?我是清楚的。

我们在春风中相依相偎,相吻相诉,但也有那么两次不愉快的时刻,更确切地说是痛心的时光。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礁石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她谅解了我,我也谅解了她,两颗心贴得更近了。

有一天,大自然忽然告诉:春天过去了。我不敢相信,我不愿意相信呀。一个深夜,我好像在做梦,一位南方的老者名字叫“炎夏”告诉我,大自然需要我到树枝的最顶端去接受更强烈的风雨。我答应了,因为我的衣服是绿色的,我的生命是绿色的,服从大自然的命令是我的天职,牺牲美好的青春是我的本分。就在这天夜里我们分别了,我最后握了她的手。不知道她如何,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美丽的花朵,当时我别情依依的表情,黑夜中她怎能看得清。

我出现在树梢上,春花落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大自然的春天走了,但我们生命的春天是永恒的,绿叶红花是永存的。

夏天的季节很难熬,但我忍耐着,因为硕果累累的秋天将要来到。金秋的十月,我们将幸福地相会,虽然目前没有果实,但终究会有的。

十月啊,迎接我吧,我也将落到大地的怀抱,和大地的红花在一起。把古诗改两个字写在将要飘零的落叶上,带到北方: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秋泥更护花。

自然之感

文/飞翼班

我要用我的眼睛看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美丽的、活泼的。

我用我的眼睛看春天。

春天来了。河流醒来了,河流唱着歌儿,好象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草也伸出了头,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绿色的大地毯。小树也披上了春姑娘为她编织的绿纱。五彩缤纷的小花在阳光的照耀下,也纷纷绽放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不时在花瓣上休息,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儿。

我用我的眼睛看夏天。

夏天来了,树叶更加茂盛。如果你到山上一看,就会听到"知了,知了"的歌声,小草深绿,美丽极了。

我用我的眼睛看秋天。

秋天到了,树叶落了下来,好象一只只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田里,果实也熟了。农民们也纷纷忙碌了起来,准备把果实拿去出售,卖了就有收获,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呀!

我用我的眼睛看冬天。

冬天到了,雪纷纷落了下来,好似一个姑娘穿着六角裙在翩翩起舞,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好玩极了。

你们看,四季是多么美丽,大自然多么活泼,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大自然的美吧!

向着快乐出发

文/严诗喆

在生活的大千世界,在充满新鲜与奇幻的日子里,我们常会站在新的起点向远方眺望、重新出发。尤其是刚刚翻开丙申日历,踏入猴年的当下。然而,向不同的方向出发,我们将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向大自然出发,让心胸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大自然的美丽是无法用人工塑造的,而大自然的魅力更不是我们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可以媲美的。真正懂得、欣赏大自然的是能够读懂生活并且去创造、享受生活的人。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不少这方面的名人雅士,留下相关生活的美谈、传奇、故事。他们脱离世俗的纷争,向大自然出发,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好一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它道尽了陶渊明挣脱束缚,重返自然的迫切之情,放马南山是他的快乐。好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将报国的抱负与此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结合起来,胸怀之宽广正赖于大自然的启迪。还有苏轼的《赤壁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维的《山居秋暝》、刘禹的《陋室铭》……文采之出众,思维之独特,绝非那些远离大自然的俗世之人可与之媲美的……

向知识海洋出发,让学识更渊博,气量更迷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博览群书”经常是对博学多才之人士的高度评价,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伟人、名人,诸如道尔顿、高斯、屠呦呦……他们无一不是拥有雄厚的知识积累并以此为基础去攀登高峰的。知识的重要性由此便可见一斑了。书籍作为庞大的知识源泉的载体自然赢得世人的热捧和钟爱。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除了可以在书本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外,还可以借助为我们带来更大便利的互联网、电子媒体等。我们有更多样的途径来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陶冶自身的性情,使自己更具气质与修养。

向人道精神出发,让真爱充满生命,让爱心走遍世界。我们生活在社会,在中国,在地球村,在世界的大家庭中,我们并非孤立地存在。我们在这大家庭中吸取着生命的养分,同样,我们也应该向它奉上自己诚挚的关爱。我们欣慰地看到,常常在无情的天灾后,总会出现一道爱的“彩虹”,它是灾民背后强而有力的支撑。我们仍记忆犹新,在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后,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救援队、医疗队陆续赶到受灾现场开展救援抢险工作;各大媒体每天对灾情进行及时详尽的报道,而且起到了宣传与呼吁的作用;社会各界更是一呼百应,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组织大大小小的募捐活动,引来了群众的热情参与……不久前,台湾南部突发强烈地震,同样引起世人关注,各方施救相助。向人道精神出发,就是唤醒一些麻木的群体、有条件的个体,弘扬“一人有难,八方支持”的正能量。

每一天的朝阳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我们总是站在崭新的起点去迎接每一天。快乐是庄子崇尚的将心灵升华为“游乎尘垢之外”的精神境界。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却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去学会快乐,培养快乐的能力。新春已经来临,让我们都认真审度,选准自己的方向,放逐愁眉苦脸,清空负面的能量。面朝蓝天,快乐起步,向着自己生命的朝阳,出发!

从未走远

文/逸兰

最喜欢这句:墙角的蜘蛛,它头小脚大,挂在蛛网上……

佩服女儿的观察力,她总能注意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的存在:墙角的蜘蛛,它头小腿长,挂在蛛网上;地缝里长出的西瓜苗,结出了指甲大小的微西瓜。落在头发上的水滴,聚成水水流,滑过脸颊……

现代化的城市里,高楼林立,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我曾听到有人在抱怨,为什么总是看不到大自然呢?

其实大自然并没有消失,它并没有远离你,它只是在你不经意间躲到了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在偷偷地看着这个世界,只要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它的身影。不信你看,在墙角处,你总能看见一张张小巧的网,上面挂着灰尘,一只头小腿长的蜘蛛挂在上面,静静地一动不动。我都不忍去惊扰它,就让它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吧。

一粒种子,不知被哪阵风吹来,落入了地缝里。它依靠一点点尘土,和不知何时落到身上的一滴水,发了芽,就在那里,长成了一株幼小的西瓜苗。发现它时,我很惊讶,没想到这坚硬的水泥地缝还能孕育生命。从那以后,我经过那个地方,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碰伤了它。有时间了,我就往那地缝里滴两滴水,维系它的成长。但它毕竟太弱小了,当我再一次经过它的身边时,它半伏在地上,那原本翠绿的小叶已有些发蔫了。我想挽救它,就把它挖出来,埋在了我的花盆里。它像懂得感激似的,很快恢复了生机。后来,它竟然结出了一个指甲大小的西瓜。花盆里结出了小西瓜,这真是一个奇迹!这水泥地缝里长出的小西瓜,似乎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信物,让我们无法不留意,大自然它无处不在。

下雨了,雨滴飞落,在大地上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走在雨中,我不愿去遮挡雨滴,我愿意任它飞落到我的头上,聚成小水流,滑过我的脸颊。可能你觉得雨是很平常的东西,但这平常的雨,何尝不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温柔的抚摸,温暖的滋润,细而无声的爱。雨能洗去我们的疲惫和忧愁,还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和绚丽的彩虹。

其实,这大自然,它从未走远,它只是被繁忙的我们遗忘了。只要你能停停脚步,稍稍看看,这世界的风云雷电,雨雪冰霜,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它们都是大自然派来的亲密的使者啊,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从求走远。

真的,它从未走远。

大自然的请柬

文/张秀玲

朋友,正值春天,请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来。请你走出狭窄的小巢,摆脱拥挤的人群,告别喧嚣的城市,请到流泉淙淙的山涧来;请到生机勃发的森林来;请到野渡无人的河边来;请到空气清爽的原野来。

来吧,来吧,请你全身心地扎进大自然的襁褓中来,你可以登上高山之巅,近看悬崖绝壁,石破天惊巨松凌云古苔常青。远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你可以攀危峦穿云雾赏瀑布,拥抱逶迤群山拥抱冉冉旭日。体会那一份雄壮那一份秀丽,那一份深邃、那一份庄严、那一份磅礴。你可以亮一亮你那闷得发霉的嗓子,喊一声“我来了”,体会一下气壮山河鸣谷应的豪气和韵味:山登绝顶我为峰,你会感到心也宽了气也壮了,你会升华会超然会飘飘欲仙。你也可以躺在软绵绵的沙滩或草地上,悠闲地望着天上的白云,听河水潺潺、桨声咿呀、小鸟弹琴,看小桥流水岸柳成林炊烟袅袅,享受那一份闲暇那一份温馨。你可以采一束野花带回去,拾一把白卵石带回去,捕一只彩蝶带回去。留住春光留住激动,留住一页页美好的回忆。你可以低吟浅唱戏水打闹流连忘返,你可以把竖起的耳朵放下,倦怠的眼睛闭上,绷紧的神经放松,不再道貌岸然装聋作哑大智若愚故作高深。你可以返朴归真还原自我,你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

朋友,这就是雄伟的大自然;这就是秀美的大自然;这就是神奇的大自然;这就是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魅力和芬芳的大自然。请握紧这春天的请柬,在大自然大巨绿中,痛痛快快浴个澡,漂漂亮亮地作幅画,潇潇洒洒地写首诗吧。

听春

文/莫延安

挑一个无风的春日,走进远离尘嚣的田野,坐下来,闭上眼睛……

一种恬静,一种温馨,一种声音流进你的心。不是风吹草动、泉水丁冬,这声音来自生命的深层。

是根须在蔓延?是茎叶在拔节?是花儿在颤颤开放?还是春的脚步匆匆?心的怦跳,是那么真切和生动!

春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的主人,该向生活馈赠什么样的风景?

田野里,我听到了春的脚步声,也听到了——我的脚步声……

阳春白雪亦近暖

文/秋雨的凉

期盼了整整一个冬天,终于看到那个轻盈的身影了,很碎小,很稀薄。时下已是立春,但它总归是弥补了遗留在这个冬天的遗憾。

“终于下雪了!”也许是压抑在心底太久的期望发霉了,霉掉了蕴积在心头的所有言语,初见时只剩下这一吐为快的五个字和一声慨叹了。

这场雪仿佛也觉得辜负了人们整整一个冬季的渴盼,带着满腹的惭愧,小心而来,生怕发出些动静。它们不敢迎视人们的眼睛,在半空中闪躲着落下来,只想落到不显眼的角落。空中看不见一片完整的雪花在炫耀美丽的身姿,它们都凝成一粒粒朴实无华的小雪屑,谦卑的展现在人们的眼里,像是表达自己姗姗来迟的歉意。树枝上依然光秃秃的,它们像是羞于登上枝头,去看到自己馈赠给冬天这幅残缺的作品了。

它没有铺天盖地的来势,自然也不会带给人们冰天雪地的冷艳,但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对它千古传承下来的喜欢。它就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个亲善大使,而人类生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记得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讲到:“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都是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更何况它是直接带着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带着大自然给予的一番善意出使人间呢?

“出门,踏雪去!”尽管是一场薄雪,但我依然愿意以这种方式迎接它:2013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在了2014年的春天。

出得门来,才晓得雪后天气的清冽,忙把围巾围得更严实些,但空气真真是太清新了,即使捂住鼻子,眼睛也可以感觉得出来。小雪屑还在隐隐的飘落着,偶尔会沾落在脸上留下极细小的,针尖般的一丝冰凉。

公路中央已经没有一点积雪了,露出清晰的犹如一条宽宽的,灰黑色的带子延伸到远处,自如的朝着东西南北分叉着,汇合着,唯有人行道才可以踏出雪的嘎吱嘎吱声。只见一片纷乱的脚印,已踏出一片雪后的欣喜,我忙把自己的脚印也踏上去,与这些早我踏雪而过的行人交流这份难得的心情,不知道他们可否会心有灵犀?

这时一群麻雀落在前面的雪地上,跳来跳去,不停的啄着。我很是好奇,它们难道觅到可口的食物了?等它们飞走后,我走过去,弯腰查看了一下,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供它们啄食的。看来它们和踏雪而过的人们一样,啄着行人的脚印,在抒一种与行人同感的心情吧,我泛起会意的微笑继续前行。

“好大的雪!”这时看到停靠在路边的一辆汽车顶上,在落着那层薄雪上,写着这样清晰的四个字,另付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不禁窃笑了,可能是受了马年春晚最为猛烈的“吐槽”感染,这场久违的雪也遭遇了同样的待遇了。读来,里面含着失望,坦言,这场雪的确对不起人们望眼欲穿的渴盼;再读,又觉出一缕欣慰,总算看到了一片素洁的白色来告慰“冬天”这个称谓了;三读,又品出一份幽默,带着自嘲的调侃,表达着对这场雪的喜欢。

距离不远处,又看到一辆汽车,它是以画画的形式表达着雪后心情:在车顶画了一幅卡通画,画着两只大眼睛,一张咧开的大嘴,像是惊异的表情,又像是开怀的高兴,又像是一副鄙夷的样子。细细想来,其实不就和那句“好大的雪!”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在这个落雪的早晨,看到这种图文并茂的诙谐表达,听到行人擦肩而过留下的雪后谈笑,我再一次会心的笑了。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阳光,空气,还有如此美好的阳春白雪,就让我们怀一颗简心好好享受吧,假若生活中的我们脑子里只剩下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缺乏生命温度的东西,岂不有些无趣了?

这时候,东方的太阳在这层薄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光亮了,但却不刺眼,迎着阳光望过去,像是一下子打开了心灵之窗,蛰伏在漫长冬季里的那个遗憾一下子冰释了。虽然没有看到美丽的雪景,但我感受到了一群热气腾腾的人,还有一片美丽的心情,大家分享着一种和钞票没有太大关系的兴奋,和大自然亲近和谐的共处良辰,竟是如此惬意。

蛙鼓之美

文/钱续坤

蛰居乡村数载,我总觉得那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幽邃宁静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只要静下心来全神地聆听,总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撞击着你的耳膜,让你对这红尘绝音既莫可奈何又心存感激。譬如春夜,最能让人牵情于怀的,便是忽如其来的蛙声——那永远悠扬曼妙的田园乐曲。

那乐曲是从我家不远处的田畈传来的。最初的一声,在暖气渐升的夜晚竟是那么清晰而响亮,让人听了情不自禁地欣喜起来;紧接着的两声则简洁而明了,没有一丝一毫的噪音与杂质,诱惑着你开始走向田垄地塍,去体验春天真正来临所给人带来的那一份感受;随后,遍野喧起的蛙鼓像潮水一般来势可惊,让你尽情地想象沟旁渠边,无数墨绿的乡村歌手正摇其长舌,鼓其白腹,欣欣然地阁阁而歌。

这歌声圣洁而珍贵,不仅使我们的梦幻得以流淌着清泉,而且使得我们日臻成熟的思想中依然弥漫着谷香。几乎与此同时,眼前也倏而变得豁然开朗了:天空又高又蓝,几颗星星眨巴着忽闪忽闪的眼睛,一轮满月仿佛刚从不远处的水田里升起,水灵灵,雾蒙蒙的。

多么美好的春夜!我沿着田畈中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前迈步,不经意间,一只青蛙从我的脚旁迅疾地跳过,还没有等我回过神来,又有一只或两只“扑咚”地跳入水田中,而它们矫健的身影却根本无法看清,这反而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久久地伫立在田埂上,用灵魂悉心地感受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所具有的独特意境。

四周的蛙声更响了,宛若一波一波的细浪从八方涌过来,我似乎看到沟渠里、草丛中、池塘沿、篱笆边,那蹲着的青花皮、灰花皮的大小青蛙,正对着天,对着地,对着村庄和灯光,参差地开叫,逐渐地齐韵,然后同声地大吼;并真切地意识到,蛙声的触角在彼此相互延伸扭结,进而形成一张无形而古典的大网,把生生不息的子嗣全部笼罩在里面。今夜,我的耳朵就粘附在这张网上,怎么也无法挣脱开。

其实确切地说,这网是从四月份开始大面积统治乡村之夜的;我正是四月的产儿,最初的一声啼哭就与这蛙声产生了同频与共鸣,因此拥有对蛙声的无数次交流,我天真且固执地认为:这蛙声就是命运对我的刻意安排;这蛙声就是我对大地热情的歌唱。

在小城里终日忙忙碌碌地生活,我曾经也远离过蛙声。直到有一次,偶尔在一位画画的朋友处,看到一幅齐白石的国画,题名为《十里蛙声出山泉》;整幅画除一条溪水中有数十尾蝌蚪外,并不见一蛙。是呀,蛙声怎么能够画得出来呢?但画面又分明地暗示,在画外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的确存在着一个蛙的世界。无形的蛙声穿透心灵,这是一种深思中的幻象,幻象中的本真,其间所蕴含的则是一种智慧;它告诉我们,物的启悟,心的悸动,更多的是来自暗示而非清晰得一览无余,故古人总是对象外之象、意外之意那么孜孜以求。

我们当然无法追求到善至真至美,但只要静静地聆听着,你一定会在悠然神会中与永恒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你在大自然的怀中,大自然在你的心里,你和大自然相依相生。

对此,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想说,我愿是悠悠天籁中的一丝细语,一缕轻音。感谢蛙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