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散文

命运散文(精选20篇)

最后的命运

文/庐隐

突如其来的怅悯,不知何时潜踪,来到她的心房。她默默无语,她凄凄似悲,那时正是微雨晴后,斜阳正艳,葡萄叶上滚着圆珠,荼蘼花儿含着余泪,凉飚呜咽正苦,好似和她表深刻的同情!

碧草舒齐地铺着,松荫沉沉地覆着;她含羞凝眸,望着他低声说:“这就是最后的命运吗?”他看看她微笑道:“这命运不好吗?”她沉默不答。

松涛慷慨激烈地唱着,似祝她和他婚事的成功。

这深刻的印象,永远留在她和他的脑里,有时变成温柔的安琪儿,安慰她干枯的生命,有时变成忧闷的微菌,满布在她的血管里,使她怅惘!使她烦闷!

她想:人们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世上,东边漂泊,西边流荡,没有着落困难是苦,但有了结束,也何尝不感到平庸的无聊呢?

爱情如幻灯,远望时光华灿烂,使人沉醉,使入迷恋。一旦着迷,便觉味同嚼蜡,但是她不解,当他求婚时,为什么不由得就答应了他呢?

她深憾自己的情弱,易动!回想到独立苍溟的晨光里,东望滔滔江流,觉得此心赤裸裸毫无牵扯。呵!这是如何的壮美呵!

现在呢!柔韧的密网缠着,如饮醇醪,沉醉着,迷惘着!上帝呵!这便是人们最后的命运吗?

她凄楚着,沉思着,不觉得把雨后的美景轻轻放过,黄昏的灰色幕,罩住世界的万有,一切都消沉在寂寞里,她不久就被睡魔引入胜境了!

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文/颓废&浮云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优良,也决定他的个人使命能否实现。

一个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的人就没有生活的目标,也不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没有动力。一个人很可能一事无成。明确了真正人生目标是什么才会使自己生活一意义。

人为何而生‘每个人生于生,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某种原因而家败人亡,卖掉了房子,只剩下一介小房自住,好在小房外有个菜园子。

这个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外游行。突然有个名叫17岁的少年在逃海。被警察救起。他是个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少年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飞来历,同意和少年见面。

‘‘孩子;她说时,少年全然不理会。老太太用安翔而柔和的的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了这个世界除了你以外没有人能办到的事吗’;

她反复的说了好几篇,少年突然回过头,说;当然。你想我会相信吗、

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看。她说。

老太太把他带回菜园子里打打庄,虽然生活清苦,她对少年却很好。生活在菜园中,处身在清抑的环境,少年慢慢的也变的心平气和了,老太太便把送到高中学习在学习的4年里,他继续在回菜园子里打打庄,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他对那些失明的学生关怀备至,

老太太说;对吧‘你如果不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只有真正了解痛苦的人,才能尽心为别人做美妙的事,

你17岁时,最需要就是有人爱惜你,没有人爱惜你,所以你那时想死,是吧;你大声的说,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爱心。

为什么少年曾经下死;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信心。

教育是创造人类灵魂的基础,

本文作者;小川 QQ609163225

看命运随风飘散

文/夏明瑞

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必须肯定,电影与文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叙述世界的方式,它们互为演绎、相互补充。电影更鲜活,文字更深远。在读过小说之后看电影,就更立体、丰富。

看完《乱世佳人》,不得不去想,也不得不承认: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一段爱情是随风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要飘散的。

灰色的阿希礼

阿希礼应该过富庶安宁的生活,仿佛鲜艳的色彩会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线条会刮伤他的皮肤。所以,他选择了沉静纤弱的妻子,选择了由想象勾勒出来的音乐和文学,选择了柔和、缥缈、属于过去、消逝了的美丽。阿希礼的命运连同十二橡园在一声炮响中轰然倒塌。世界在变,他无能为力,无法改变。南方飘散,他的精神也随之崩塌。看清现实,徒增他的悲剧。他无法使妻儿生活得无忧,也无法经营好一个木厂。灰色就是他的命运。

蓝色的玫兰妮

玫兰妮,她永远都不失优雅宁静,既能悠闲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对。她就像一个完美的雕塑,刚柔相济;又像一幅画,理性与感性相互融合。她喜欢文学,喜欢音乐,在阿希礼的心目中是柔和的蓝色线条;她可以在北佬到来时为朋友拿起沉重的剑,可以为了生存而努力劳动。她用人格与行为纪念着过去,用勇气与气度包容着现在。在消逝面前,她选择了向前。困顿中的坚强才是文明真正的意义与本色。她就是我最喜欢的蓝色。

绿色的斯佳丽

斯佳丽(Scarlet)本意是热烈的猩红色,但是我还是认为绿色与她最般配。她抛弃过去,不顾一切的为了生存,并且永远不会丧失希望。对塔拉的热爱就是“求生”的欲望,她发誓不让全家人挨饿,勇敢地承担起责任。玫兰妮的死亡、瑞特的离去象征着她没有了任何依靠和庇护,以后的路她仍会独自走下去。尽管我不赞成她的不顾一切,但是却不能有丝毫的指责。因为连温饱都难以支撑的时候,缅怀并不能养活自己,唯一的路只能往前走。世界没有什么可恐惧的,绿色注定是历史最明显而深刻的一笔。

战争结束了,人性的土壤养不活天堂的花朵,所以十二橡园毁了,玫兰妮死了,瑞德离去了,天使般的孩子也不在了。每个人都淹没在时代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时代确定性地生存。所剩的就是回忆与梦想,还有对未来的淡淡希冀。

有一种命运注定随风飘散,好在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长河中小小的一滴,无数的水滴分享着同样的命运,我们还可以相知、相遇、相怜、相惜……

电影是电影,人生是人生;命运又有几人可以看透,若放不下,就让一切都随风都随风都随风……

深夜之前

文/大可先生

翻开一本书,几页下去就看的很艰难,咬着牙又读了几十页之后,取出书签,把书一合扔在了书架上,并不是书写的不好,只能说,书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记得在上学期间,发下新书之后,我总会快速的翻一下,也总是在快速的翻书中一眼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有一个学名,我却忘记了。

我的记性非常的不好,就像我坐在书架前的椅子上,望着书架上我看过的书,看着一本本的书名,却很少能想起书里讲了什么,然后总会跟自己说,再看一遍吧,最后妥协到拿起书随意的翻到一页,一目十行的读一读,希望自己能记起这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大部分时候,还是想不起的。

记性差还体现在我的日常生活方面,虽不说丢三落四,忘事是经常,有时也真的想给大脑插个芯片,到时间就自动提示,这样也就忘不了了。

这段时间,总是在感慨时间过的很快,想想又是一年夏天,依旧像往年夏天那么热,可是雨水却少了许多,有时我都觉得植物已经口渴,多希望下一场透彻的雨,让这一方土地喝个够,如果还有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就好了。

闪电是非常漂亮的,雷鸣是吓人的,狂风和暴雨可能会导致灾害,但是自然规律里面要是没有了它们,那就是要出问题了,特别是在夏天的时侯。

我喜欢大自然的风景,它总是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美丽,在小时候,我可以轻松的看到蓝天白云,满眼繁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日落的时候,夕阳的景象简直太美太美,在河边、在草坪、在高楼的缝隙里、在窗台上,它总是那么的迷人,总想伸手去触摸它,感知它,却忘记那只是时光中的一道光影,一去将不复还,在夕阳中,如果还能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或者淡淡清茶,再与几个知心好友围坐一起谈天说地、聊聊人生、扯扯理想、吹吹牛皮、侃侃艺术和文学,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可现实总是现实,一不是富二代,二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没有那么多时光去享受,虽然自己画点画,写写文章,再去琢磨琢磨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人会对我评价为“文艺青年”,也有人曾对我说过有才华,每每有人这样夸奖我时,我内心是害怕的,毕竟我没有那么优秀,只好张开嘴巴否认,人家却又说这是谦虚,那我只好笑笑,可我真的难以理解,我只不过是普通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也是如此,只是在做好自己,为何却要羡慕他人?

人的命运却很有意思,这也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谁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有人说:“你看,我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是有没有想过这样场景,在同一时刻,不同地点,不同环境里,有很多人比你还要努力甚至比你还要优秀,但是他们依旧在从事着自己无奈的事情,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很多的外在因素在那里,那这些外在因素为什么非要单单出现在这个人身上,却不是别人身上?难道是他自己选择的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个人还是觉得每个人这一生要做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是一个无产阶级无神论者,我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本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说不清的谜,为何却要让自己变得胆小不敢面对这个谜。

看看时间,已经是深夜,也有一些困倦,这时一列火车在窗外疾驰而过,上面有很多去向远方的人,如果有一天,我想去心灵的最远方,寻找那一方净土,换来一生的自由。

性格决定命运

文/陈颖

苍凉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一位身着戎装的男子被重兵重重包围于乌江边。面对茫茫江水,他怅然回望。瞬间,手起刀落,刺目的鲜红从他的颈间飞溅而出,在天空绽放出一束妖异的礼花,映着西天的残阳,格外惨烈悲壮。

庄严华彩的礼乐奏起,一位身着龙袍的男子在诸位大臣的注视下缓步走向那把象征权力顶峰的龙椅。他蓦然转身,轻挥衣袖,傲视群雄。

——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何种缘故,造成了这两位绝世英雄截然不同的命运。读罢《史记》,我终于明白了:性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命运的迥异。

项羽是一个过分注重义气、率性而为的人。在鸿门宴中,刘邦的几句好话令他立刻放下了戒备之心,甚至心生愧疚。他认为:自己和刘邦是并肩作战的好战友,自己原不该那样去怀疑他。他不耍心计,甚至不屑于耍心计,他的心就像一张白纸那样干净纯粹。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本来以他的勇猛加上范增的计谋,定能夺取大好河山。或许因为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所以不听从亚父的劝谏,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制服刘邦的机会,最终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刘邦是一个善于隐忍、知道进退的人。他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赴鸿门之宴,态度卑微,收敛起自己一贯的痞气和傲气,赢取了项羽的欢心。他的默默隐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刘邦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他手下人才辈出:张良、韩信、萧何……正是这些富有文韬武略之臣帮助刘邦夺得了锦绣天下。同时刘邦还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很多常人难以掐断的情丝(包括父子间的亲情)在他那儿都可以视若浮云……这让他在一般人眼中多少显得有些无赖,但这却是他撇开各种人生羁绊的最佳手段。这样的性格成就了他,让他最终登上帝位,成为汉朝开国大帝,甚至由此成就了大汉长久的辉煌。

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刘邦的隐忍明智成就了他的千秋霸业。两种性格注定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回首过往的历史,细细考究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古人的是非功过,我越来越相信:性格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修正自己的世界

文/杨润泽

我出生在中国西北一个贫瘠的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过着艰辛的生活。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用比梯田还厚实的皱纹继写着先辈们遗留的故事,也用平实淳朴抒写着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似乎不由自己来安排,而是一生下来,便把自己交给了造物主。

“黑暗给子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极欣赏诗人顾城的这句诗。父辈们为在大山里不明日的生存而忙碌。他们唯一希望的,是自己的儿女有个好日子过。然而,那时唯一能跳出“农门”吃公家饭的途径只有读书。所以在我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我送进了村里唯一的小学。

在父母与老师的教诲下,我从目不识丁成长为他们眼中的“优秀的学生”。初中毕来后,我上了高中,我原想上完高中后,去报考自己所喜欢的军校。可父亲认为军校很难考,乡亲们善意或恶意的打击不断涌来。最终我放弃了我的理想,从高中退下来的第二年,我又上了中专。之所以上中专,因为那时中专生在那个偏远的山区还很走红,用山里人的话说,是抱定铁饭碗了。可那个“铁饭碗”我并没有捂得严实,我中专毕业的那年,中专生似乎已经“一文不值”了。虽然我在班里还算“半个大专文凭”的人,然而那时的我,认为这个世界真是太现实了。

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造物主,可造物主在我们出生的那刻起,把我们的命运交给了我们自己。父亲深陷的眼睛和母亲湿润的泪水使我不断忧郁起自己的未来。

封闭守旧扼杀新生的文化氛围,使我不断地思考。一个人的出生并不能去选择,可一个的命运,却是自己可以把握的。传统的封建的文化中,人们容易迷失自己。我一向提倡冲出那个氛围,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个世界,将属于我们自己。有人说,我们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

我走出了大山,冲出了那个固执的守旧的文化氛围,敲碎了那困兽的铁笼,打破了我的旧世界,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也创造着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一个的理想决定着他的世界,理想有多远,就意味着你的世界有多大。儿时的理想是在父亲的肩头,中学时的理想满是冲动与虚幻,大学后的理想总是泛着诱人的稚嫩的光环,一出校门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可时不逮人,成家后的理想却有换成了另一个模样,没有了过的虚幻与冲动。在冲出了那个顽固的文化氛围之后,去打拼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幸运的是,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并有会感到孤单,因为有我的妻——一个和我一样冲出那个文化氛围去打拼自己世界的姑娘。

其实,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理想生活,时时审视你的人生,去修正自己的世界。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更幸福,你的世界在你自己的掌控中就会更精彩。关键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

不一样的人生

文/钱鑫

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史蒂芬·霍金的大名,当时我不以为然,因为身残志坚的名人并不少,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钢琴家贝多芬,当代作家张海迪、史铁生等比比皆是。认真读过《轮椅上的霍金》这个故事后,却还是被霍金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史蒂芬·霍金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1963年,21岁的霍金不幸患上了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撰写了科学巨着《时间简史》;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建立了科学宇宙模型;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霍金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2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命运却跟霍金开了个玩笑,令他终身无法离开轮椅。但霍金并没有自暴自弃,或做出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而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向命运发出挑战,向世人证明:不一样的人生,可以活出同样的精彩!

读书何用

文/周东江

有一度我对读书失去信心——对我这从小就嗜书如命、与书为伴,十一岁就变成“小四眼”的人来说,对读书失去信心几乎意味着信仰的动摇,那种痛苦无以复加且不可言说。

原因很简单,我打年轻时记性就差,什么事都是撂爪就忘,包括所有的幸与不幸。一本书读过之后,还能记得其中的几句话,就算很不错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开始奉行“读书无用论”,反正一本书读完也忘得差不多了,读它何用?有那么一天我恍然大悟:原来对读书产生动摇的根源并不是健忘,而是多年来我对读书一直抱有功利目的,老希冀从中得到什么。

这不光是我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通病。且看每年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目的性、指向性很强——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也不光是当下的社会通病,历史上读书人的功利性都很强,君若不信,请看宋真宗的招聘启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励学篇》)”翻译成现在的话大约就是:各位不用急着买房子置地娶媳妇,都给我好好读书去,等考取了功名,这些我都会给你们。

有人该反问了: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改变命运吗?其实这句话本身就陷入了功利性误区,正确的问法是:读书除了能改变命运之外,还能做什么?

诚然,读书的确能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命运,但读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改变命运。这就好比信仰,一些人的信仰是为了得些小恩小惠,从而改变自己命运;而另一些人的信仰则是悟出终极真理,并不惜为此献身——各种中国版的抛头颅洒热血例子就不举了,说两个外国例子,一个是苏格拉底——不是那个巴西球星,是古希腊的那个,明明有悔过求生的机会,但为了扞卫心中的真理,慷慨赴死;再一个是圣女贞德,也是为了扞卫真理,颤抖着接受了火刑。

这些例子有点悲哀,好像扞卫真理的人都没好下场。实际应该这么说:他们用生命影响了人类的进程,在茫茫黑夜中为人类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个意义是非常伟大的。

因此,读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为了汲取知识,不只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探索终极真理。这种探索,是站在了前人和师长的肩膀上,并突破前人的局限,达到一个新高度。

还是那句话: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是地位与财富,而是思维。如果以金字塔做比方,处在塔底的大多数人是一维思维(线性);往上升一点,有的人是二维思维(饼状);再往上,有了三维思维(立体),再往上,出现了四维思维(时空),再往上,是五维思维(探索、发现与创新),顶尖处是N维思维。对于人类来讲,达到“五维”就已经进入智慧的境界了。至于N维,恐怕人类目前难以企及。

有点扯远了,还是把话题拉回来。对于我这记性差的人来讲,读书究竟有何用?

我们把读书汲取知识比作精神食粮,那么先看看物质食粮——没有人会认为吃一顿饭就管一辈子,也不能认为今天吃的东西长成了胳膊,明天吃的东西长成了腿。谁也无法确定一日三餐的营养都补到哪里,只知道一顿都不能少。其实汲取精神食粮与进食物质食粮是一个道理:读一本书不能管一辈子,甚至一天也管不了,能对你有多大收益也不知道,只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合胃口的知识被无形中消化了,大部分则被遗忘(排泄)。因此,你需要的是一个过程:不停地享受阅读快感,不停地汲取养分,不停地滋养灵魂。最重要的,让你在思维的金字塔自由自在地不停地攀爬。这,就够了。

TOM猫的命运

文/田一洁

听一位同事说他新买的手机被四岁的女儿扔进了马桶,晾了很久还不能开机,恐怕是要报废了,细问才知道,原来是跟手机上的TOM猫有关。

新手机上有TOM猫这款游戏,女儿十分喜欢,让它学说话,让它喝牛奶,打它的肚子打它的脚,打得它头冒金星,后来发现TOM猫怎么打也打不死,女儿一怒之下就把手机扔到了马桶里,准备淹死这只打不死的猫。

同事说起新手机的遭遇,一脸惋惜郁闷。说实话,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甚至恼火听到还有孩子一定要把一只猫弄死方才罢休的事情。

说说另一只TOM猫吧。

姐姐家的娃娃两岁了,也十分喜欢Ipad上的TOM猫,不过她玩起TOM猫来就十分单调,因为她爸妈只准她跟猫说话,喂它喝牛奶,轻抚猫让它发出轻快的呼噜声,她也曾发现打猫时猫会做出各种反应,但是第一次打猫后,***妈就用她打猫的力道轻轻打了她的头,并问她痛不痛,她说痛,***妈说,那猫猫也会痛啊,你还打不打它了,娃娃当即表示不再打猫,后来两次打猫时,她会转头去看爸爸妈妈的表情,结果碰到了她爸爸妈妈严厉的眼神,就再也不打猫了。

家里的老人也觉得这只是一款游戏,觉得姐姐夫妻俩有点小题大做,事实上这并非只是游戏里TOM猫的事情。

根据研究表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揣测该怎样去对待动物,有些孩子对动物很友好,有些孩子则会明显表示出他们作为人类的优越感,那么他们揣测什么呢?当然是大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动物时大人们的态度。

有的孩子还会很残忍地去对待猫狗等动物,我曾看见一个小孩踩着猫的头在地上碾搓,还碰到过一个孩子打开窗户,拎着猫的耳朵直接就把猫从楼上扔了下去。

这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它可以不发生,那就是教育,善待动物,从小处着手,言传身教。

心态决定命运

文/ˊ雲氺禅吢ˋ

心态决定命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一位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却经典、精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这是勿庸置疑的。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人能够经常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开朗大方、乐观豁达;一个人能够经常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随时战胜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甚至可以战胜我们所遭遇的各种苦难;一个人能够经常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淡泊名利地位,过上真正快乐幸福的生活。

拥有积极的、健康的、平和的心态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和幸福,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和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错误的认识,重新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做一个内心和谐的人。

心态决定人生。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拥有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心态,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的素质。

生气不如争气。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或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不能正确的看待人生。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和生气,而不去向命运挑战,去抗争,去奋斗,那终将一事无成。

有自信才能赢。古往今来,许多人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不自信。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动力。当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很难于做好事情;当一个人什么也不做不好时,就会更加的不自信。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要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就得与失败抗争,就得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心动更要行动。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的,一个人的幸福是从心态上把握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则是在行动中实现的。只有行动,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平常心不可少。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得失与起落看得太重,那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没有欢乐。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要让暂时的得不到去影响我们日常的幸福生活。

适时放弃才会有收获。不要刻意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适时放弃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能够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成为一个快乐明智的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几分心平气和。”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一个人受到尊重。宽容是一种良药,它能挽救一个人的灵魂。宽容就像一盏明灯,能在黑暗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

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人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激励与抚慰。常常自我激励,自我表扬,会使心灵快乐无比。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就是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适时调整心灵,放松心情。

别把挫折当失败。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坎坷。所不同的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失败,从而每一次都被的深深挫败了自己取胜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暂时还没有成功。”

快乐其实很简单。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飞雪。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次倾心的交谈,就是一种快乐无比的事情。

飞絮

文/静晚秋

总有一些细细碎碎的念想,就在这个秋天里繁衍。

清晨的露珠很晶莹,一滴滴,停留在小草的叶尖上,初秋与夏日的分别,还不是很远的距离,一些风景的变迁,只是时间的歉意,而,秋的神色,依然在繁华的范畴里,彰显着奇迹。

特别喜欢,艳阳天里的蒲公英,风来自于天庭里的挂念,清凉的含义,就在清徐的吹过,身边的知觉,一阵阵的惬意。初秋,开始的感觉,从风里滋生着。

我们总是对着梧桐的落叶,愁绪便跨上了阶梯。今天,我对着蒲公英的白色羽衣,有一种欣然的接受,在字里行间,沉淀了自己的心神。原来,秋的意思,从迁徙的日子开始。

我在苗圃的土路上,昨夜的雨下的很透。经过了一夜的雨水滋润,小草从苦涩的彼岸最早回来了,苏醒的绿叶,展开了平稳的姿态,枯黄的已经不再有神色。根部的绿色,附着在灵魂的深处,珠泪还在哭诉,一场悲剧的涅槃,焚毁的是生灵的荼毒。

只要有了水,生命就可以继续。土地变得黑了许多,已经滋润到了深处。我的眼前,一片片焦黄了的枯叶,静静的如一座死去城。没有了花香的萦绕,没有了果子的丰硕,这个园子,是注定了的寂寞。

风,还是在试图安慰我。一朵蒲公英的飞羽,飘过我的视线,我回过头,迎着风来的方向,一只蝶的误导,竟然向蒲公英的嫁衣飞去。这是一座死城里的精灵,在重复着他们的生命意义。

我掌心里的蒲公英种子,白羽的神奇力量,会让它去远方。这是一个命运安排,当所有的事物在萧条里惆怅时,它却成就了自己的命运章节,搭上了风的快客,驶离了母亲的怀抱,寻找一方新的沃野,等待繁盛的一季。

目送着蒲公英的离去,我为那一只蝶的命运遗憾,它的翅膀,拍击的力气,只是给了蒲公英更多的机遇,飞的更远了。蝶儿,在此刻,终将没有了栖身场所,谁也不 能让命运的话题,有了梦里的神奇,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谁也帮不了谁,只有自己在生存的道路上,行走着安全的前途。

一切回过去,这个自然的法则,复活着可以复活的灵魂,死去了已经死去的命运。我是个这样的生命,我在哪里再次复活着,我的前途会向蒲公英一样,飞淋的思绪,飞淋的命运接力,总将有一块属于与我的地方,生根发芽。

小草,在路边的叹息,忙着对自己残缺的躯体进行修复,只要有绿色的精神存在,它就会从储备在腋下的芽眼里,繁育着生命的意义。雨水,拯救了这个干涸的世界,也会拯救了人们的思绪,生存的意念。

我的园子,树木残败了,一些在整枝过后,还会复活,一些已经完全没有生命痕迹。这是一个要自强的生命世界,我的花圃里,树木对人的依赖,过于温室化,这是一个教训,从心伤的痕迹上吸龋

这是我的错,我在秋风里,冷却了自己的思绪,我重新去认识过往。谁都不愿违背自然界的法则,谁都想自然而然的活着,凝集在叶尖上的明露,是我的泪珠,我的心伤,滴落在枯黄的枝头上。

我把选址的意识,过于轻视了自然的规律,这是一个惨痛的结局,我只有接受。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是一份更成熟的意义。我已经让蒲公英的意识,迁徙,去了远方。

会有一块属于春夏秋冬的沃野,我的世界依然的繁盛,我的花花草草的世界,等待一个顽强的生命,接力自己的生命色泽。

命运多舛的“长三针”

文/陈柴

老罗爱时尚。昨天,他告知新买了一块手表,要我猜多少钱。我使劲往高处想,不料他哈哈大笑,说我“落后时代了”,最后老罗说花了五位数。天呐,我倒吸一口凉气连叹“当今世界殊”,不禁想起我那“长三针”来。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1965年。我所在的单位是以丁壮占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群体。平均年龄二十岁出头,处于精力旺盛、青春萌动期。解决了温饱自然有其他的追求。矿山小伙子纷纷设法要买块手表,其状况有如当今年轻人买车买房那个劲头。

在那个年代买块手表不仅银子要够,还要有购物券,有了票证还不成,还要百货公司配套有货才行。

老家父母不知凭什么关系,千辛万苦找到了一张手表购物券,并设法告诉了我。家里贫穷我是知道的,能有一张购物券已经是奇迹了,可购这表要一百一十七元。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笔巨款。

哪里去找这笔款项呢?去借,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哪有余钱?若不及时,金贵的购物券过期了,殊为可惜。这可难倒了我。想到手腕上铮亮的“光环”,想到夜半听到手表“嗒嗒嗒”的走动声,更重要的还有腕上“为知己者悦”的因素,可很差钱的我一筹莫展。

好友中老沙学过金融,他懂得一些“聚敛财富”的常识,为我出了一个主意——“上汇”。这里先说说陌生的词汇:什么是“上汇”?

汇者,聚也。就是由发起人串联一批信得过的朋友,根据急用钱的多少给每人平摊一股,由发起人收取第一次集中的“上汇”款项;以后用抓阄的办法确定二至最后一名。这样,众人互助、聚少成多,可以用“巨款”办大事。以后由发起人在每月发工资时去收取“上汇”成员的当月份子钱,按抓阄的排号序位给予对方。这个过程中,如果谁有急用也可私下勾兑达成协议。这种民间互助集资方法叫“上汇”。

故事回到开头。我初次采用老沙出的“上汇”良方,拉到十个好友的支持,每人十元,刚好一百元,加上平时的积累,终于赶在时限前买到了心仪已久、当时最俏的“上海牌”长三针手表。看着闪光的表盘,看着时、分、秒针绕表盘缓慢地走动,再配上时新的黑色猪皮表带,那情景不亚于当今土豪手腕上名贵的紫檀串珠。

老帽终归是老帽,自手腕上有了这块“长三针”,我会时不时地在工友特别是有女工时不自觉地抬着手腕说话,以强化手表的感染力……而那闪光发亮之物自然扯住他(她)们的眼球。

说来好笑,我买表的“事件”在更大范围传开了。导致事情发生逆转。

一天下班后,平时交往不深的年轻医生老左敲门闲坐,他东摆西谈,最终把主题锁定在我的那块手表上:耍了个女朋友,是外地的。近期要到矿区来,可我总得风光一点。思来想去,是不是把你的手表转让给我,我也知道你买这表不容易……

这里得申明一点,那时交往非常纯粹,没有掺杂“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因素。

这可为难了。我向左医生介绍了买表“上汇”,以及父母为一张购物券托人找人的过程,告诉他不敢轻易转让,但老左一个劲强调,你考虑考虑,帮我这个大忙。

隔了两天,老左再次登门,手里拎了些鲜红的樱桃,说是村民送他的,要我尝尝鲜。末了又把上次的道理更动情地讲了一遍。我斗争良久,为了不让老左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最终同意转让。

老左一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当即点清一百一十七元巨款,郑重其事地交给我;我从手腕上取下仅戴了几天,可以说是当时最高档、最长脸的私家物件。

后来,老左果然“耍成了”,他说真要感谢我,这块手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它承载了会过日子、工种特殊、有经济基础、负担不重、珍惜光阴等多个要素。

而我,却不敢动这笔钱,每月连同我的份子款在内凑齐九十元(除去当月领钱的主人那份)交给当月的“上汇”得主直到跨年才结束了这场马拉松式的活动。

事后,母亲没有过多地责怪我,只是叹息了一声!说话中寄托了对不易得到那块手表的惋惜。而父母戴上手表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

“上汇”买表这事已尘封久远,但又仿佛发生在昨天。

浮生

文/张 筱

橙色的灯罩,橙黄灯光暖韵中,一本泛黄的书被右手翻开。这样,就看到了几幅美妙的插画:仕女采莲;童子凝花;书生仰首……画中的那色彩、意境其实不必细述,仅从我陈述的字面,这美妙的诗情画境就在观者心中漾动开来,与个人生命的历验、情节、情境相融合;说不定,观者在一刹那自已进入了画入意境深处,为人生命运感叹唏嘘。

听着身旁轻微的熟悉的鼾息,读着《浮生六记》开卷《闺房记乐》,心中缓缓升起甜蜜意味。那一时刻,我感到真是幸福着自已的幸福。

合上书,关上灯,闭上眼。当我想入眠时,心却心猿意马起来。是呀,“浮生”,于生命,这是多么熨贴的一个词。我感到了轻、感受着慢、感觉着空浮的无量。觉得在这无边的黑色中,生命是轻的,灵魂是轻的;感到身体就是一叶扁舟,缓缓地起伏着,寻找方向、寻找灯塔、寻找彼岸……这些如同情景剧的碎片,被“浮生”这个词在当下串联起来,把我所有的过往连接了起来。人生若梦。可是,在我要入睡入梦时,却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就是在此状态中,眼前又浮现出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的一些片断。几位追求艺术的青年人灰暗的人生命运,勾起我心头许多惆怅。我深知,那是与我同代人——过去的岁月里整整一代文艺青年的命运。假如放到今天,她和他们的舞台会更大、艺术天地会更广阔,她和他们的命运也许会重写。可是,人生没有假如的期许。对于她和他们的人生、命运,我没有放在道德的经纬上来考究,如果那样做,我感觉自已才是不道德的。

在小城几位文艺青年中,我最欣赏的还是被小城居民诟病的跳芭蕾舞的胡老师。为了艺术,他不惜向他所衷肠的异性知音下跪请求与其假结婚,他不惜以极端的被视为不道德的方式来打破人们对他的的偏见。当他在她去探视时,他用监狱发的布鞋立起脚尖仍然面带微笑跳舞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憾着。也许在别人眼里,选择跳舞是他人生的不幸。可是我分明看到艺术带给他的是快乐,他所热爱的艺术与他的生命连结在一起。

的确,对于这个世界,我不过是一个过客。正如鲁迅先生《过客》中的情境。但无论对错,从不言悔。这是我的生活态度。对于整个宇宙,我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好在我知道自已喜欢什么,因为什么而快乐。这就够了。

夜很深了,也很静。我数着自已的呼吸,慢慢安静,慢慢地入眠。

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文/左军山

让我终身受益的,是我校园外的老师——刘子振先生。

198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照例来到位于马路街的东方红小学市工会第三联校职工文化补习班上课。

这天,登上讲台的老师换了。联校的韩主任给我们介绍说,这位老师叫刘子振,是邢台一中的语文教师。刘老师穿一件蓝色的中式上衣,胸前的扣子是传统的布盘扣。一节课下来,我们似乎听得还不过瘾,第二节课结束时,竟有同学说:“老师,你讲的真好,再加一节课吧!”联校别的班都已经人去屋空了,唯有我们班还灯火通明,刘老师真的又为我们加了一节课。就是从那时起,刘子振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

历尽千辛万苦,河北省第一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学了。这个班没有名字,只有一群嗷嗷待哺的求知学子。这些学子中年龄最大的邢发华53岁,最小的解娟只有19岁,142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高中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文革”中初中的底子。我是班里学历最低的,只上了八个月的初中,就被留校当老师的红卫兵打了出来。面对这样一群参差不齐的所谓“学生”,这课可怎么教啊?无奈之下,刘老师采取了分类教学的方法,一边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讲课,一方面在课下个别补课,我就是在刘老师家补课最多的人之一。有时候补课忘记了时间,在老师家吃饭是常有的事。其实,在老师家补课吃饭的又何止我一人,我们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

三年的高自考,要完成十门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自己担任学语文、古汉语和古典文学教学的同时,还从邢台市的各个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一流的教师,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这些老师都是邢台市教育界在本领域有着崇高威望的学术泰斗,他们为刘子振老师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人提及过报酬,学生们交的学费都是象征性的,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扣除水、电、房租等费用,剩多少算多少,象征性地给老师们一点少得可怜的课时费。

在办学的过程中,刘子振老师最累,他累得让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中历年高三的班主任,白天要教高三的课,晚上要给我们上课,他备课的时间都在下半夜,每一个周末都是在书桌前度过的。1985年暑假期间,心力过度交瘁的刘老师病了,除了妻子,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对两个儿子说是去北京旅游,那时,我们自考班也不得不停了几天课。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晚上,所有的同学按照与老师的约定来到课堂上,却没能见到刘老师。当我们到了刘老师家的时候,才知道他正在从北京返回的火车上。当师母从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们兴奋不已。已经近四十岁的刘新英抓过电话喊了一声:“老师,在车站别动,我接你去。”这时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刘新英已经将一辆四十几座的大巴车停在了学校门口。在车站,我们见到了老师和师母,老师是那么的憔悴,尽管是在夜幕下,我们依然看得出来他的脸是那么苍白。其实,他到北京是做了一次前列腺手术。当大巴车开进校园的时候,同学们不让老师上课,劝他休息几天再说。刘老师则说,是我约你们今天开课的,我这么晚才来,已经失约了,不能让大家白等这一晚上。就这样,他拖着虚弱的身子走上了讲台,从师母手中接过他在北京病床上做好的教案,对同学们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啦”!

这就是刘子振,一个知识分子一诺千金的光辉形象。

不甘寂寞

文/陈姓名人

时间一晃就到了八月,还没来得及细数一段掌纹,心就已踏上了奔波的旅程。砥砺意志,开始运筹着另一处,拼搏一份崭新的人生,百无聊赖的日子,不到一个月就以厌烦。开始在忙忙碌碌的时光里沸腾。只要心中的信仰不变,生活就会有方向,有微笑。

有休闲即有冲动,前方的道路虽茫茫无限,也无理由就此停止,这不是好男人所为,既然已经抉择就要风雨兼程,就不顾挥泪离别。学会和过去说句再见,学会和未来打声招呼。一切都己过去,而一切又都不会回来。那些留在岁月里的浮华和躁动都己过去,而那些镂刻在心间的信念和希望却不会过去。在流逝的时光里,卸下矫揉造作的包袱,带着希望明媚出发。

对未来不抱太多的奢望,而对生活要充满希望。哪怕得到的结果差,强,难以各尽人意,哪怕付出与回报截然相反,不苛求,不抱怨,只求问心无愧。我是一个不信命的人,但我相信命总是坎坷的。虽说与世无争,但仍需不畏前行,不是每一次牡丹的盛开都会有赏花的路人踏马而过。要活的雍容华贵,就要学得会寂寞花开。

岁月的流逝,过往云烟的消散。再美的时光,也终逃不过别离时的依依。不要太多的臆测未来,就算努力换来的无非又是一次泪落,或心肠的刻骨。当我不相信命,我相信一切都会有个定数,只要自己以尽力过,胜败又何仿。也应了佛教里的谶语,事物都会有自己的劫数,不论因果,都会在生命里轮回。是你的,即便离开了,她也会回来。倘若不是你的,无论你怎么规劝,无论你怎么挽留,该离开的还会离开。常常在抱怨又何益,自己早该明白命运的劫数,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永远不能实现,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不信命,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种不实际的态度,过于狂傲。你不去尝试,不去挑战,全凭自己的一方猜测,就完全诡辩出什么是自己的,什么又不是自己的。这样的决定是否太过武断,是否太过草率,一切应试过才知。

人要学会自信和坦然,当也要明白自己的自身价值,自知自明。何必执拗自己为了一个顽固的信念。倘若这是心中那个不灭的信仰,那个永远不失风范的微笑。在万水千山走尽的崖头,发现心中不灭的梦想依旧遥遥无期时,往往都在怨愤为什么会是这样。后来还不是相信了命运的安排,我不信命并不代表我不为命运去奔逐,不为心中那个不灭的信仰奋斗,来相信命,不去拼搏而失去方向。

许多时候我也在抱怨命运,为什么我想要的总与目标背驰千里。与世无争,不计较付出,更不和别人决高下,我一直相信一个事实,只要你做了,就一定会有人知道,也许转瞬即世人全晓,也许数年沧桑后才会有人提起。同是为了心中不灭的信仰,成功那会有早晚。

学会把事情看淡,这样积压在心头的重担才会减轻重量。也许命里有时终需要,命里无时莫强求,做好本分的自己,不顾未来的道路荆棘,不顾未来的风雪沧桑,宽下心去迎接每一个机会。命运的轮回需要更多的挑战,把信奉在心中的不灭的信仰镂进血液,让这份执着随血液流进每一处细胞。

学会忘掉过去,过去再美再辉煌,终究代表的是过去的自己。下一刻的自己是否还会像过往一样,不得而知,命运不会自有安排,我相信,只要格守自己信念,命运终会辉煌。过好每一分钟,才会有饱满的信仰去迎接明日的挑战。信仰的方向不灭,纵有困难万千,亦会微笑涟漪如水。默默回味过去的时光,细细体味人生的真谛。再大的信仰也不过是过好每一寸时光,成败未定,命运有轮回。我相信这一切会有奇迹。

不要揣测我是否继续前行,更不要思索我是否还会留恋。注定的命运是我逃不过的宿命,我已经看淡了,我始终相信未来的一切都会很好,所以不闻不问,不思不语,时间才是最好的验证,心中的那个不灭的信仰亘古不变,微笑才会洋溢出原有的味道。看淡一切,看淡你我,信心自定未来。我去或不去,你来或不来,就当做是我宿命里的安排,无须煩恼。

看/ 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又何必为难自己,不为自己重新采排,展现一下自己风采。

2013.8.23.

一对耕牛的命运

文/朱少华

每当看到那些被牵着的,吃饱喝足的又懒洋洋的老黄牛,心里总会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这些老黄牛,不管是老的、小的,公的和母的,个个都膘肥体壮。用过去的农人话说,都该是干活的好料子。但是,过去的老黄牛,吃饱喝足之后,不是犁田靶地,就是拉车给庄稼施肥,难得安安泰泰的歇一会,甚至哪怕是一小会。可一辈子辛辛苦苦,老了,干不动活了,经过上级批准,又该被全生产队人杀死吃肉了。因此,过去的人几乎都祈祷过,人死了千万不要“托生”牛。苦一生,累一生,最后还要挨一刀。人们为了报答感恩,也常常愿意“来生当牛做马”。可是说这话的人多,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过去一头膘肥体壮又能够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其地位和被人赞叹及羡慕的“粉丝一族”绝不亚于今天的“宝马”和“路虎”。即便是今天的许多老庄稼人提起当年的那些老黄牛,也总是如数家珍,有着无上的荣耀。从某种意义上讲,老黄牛不仅是我们那一代老庄稼把式得力帮手,更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虽然农机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对于绝大多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民来说,犁地打场基本上还是全靠牲口,而在淮河两岸靠的就是老黄牛了。那时候杀猪宰羊没人管,但如果偷宰了一头牛,不仅“犯法”,更可能引起“公愤”。即便是年老多病不能干活了,生产队也不能随意处置,必须经过政府部门批准。而在“处决”的时候也很有讲究。首先要用一条毛巾将老黄牛的眼睛遮住,其次宰牛现场更不允许其他黄牛在场目睹,特别是不能让小牛犊子看到。即便是这样,生产队里还会有不少女社员为之垂泪。更有不少人家情愿吃“辣菜水打面酱”也不愿意去分一块黄牛肉。而那个持刀宰牛的“凶手”还要被人骂上很久的“伤良心”。甚至会成为身上许多年的一个“污点”。

记得当时我们生产队共有十二头耕牛。这些牛也按照身架大小、年龄和力气程度分为六对,如果要是耕地时,六对牲口拉着六副鉄犁铧全员出动。这也是黄牛们最辛苦甚至是“最可怜”的时候。那时候一般生产队都有几百亩地,没有机械,全靠这些耕牛翻耕。为了抓紧农时,负责翻耕的社员常常是“人歇牛不歇”。也就是负责掌犁耕地的人白天夜里轮流干,而耕地的牛就只能是白天黑夜不停的“连轴转”,只有饮水喂料时,能够稍息一会。这些老黄牛虽然吃苦耐劳,但毕竟不是机器,也需要睡觉和休息。有不少牲口就是在这种“连轴转”中,活活累趴窝了。笔者就曾亲眼看到一条非常壮实的黄牛,不管皮鞭怎样的抽打,甚至棍棒交加,就是伏在田埂上一动不动,那可怜巴巴的眼神似乎告诉人们,实在不行了,打死也起不来了。

夏秋两季牛拉大车将小麦和大豆“滚网”运输的时候,也是黄牛大比拼和显足威风的时候。淮河两岸的牛拉大车笨拙而又有点灵巧。牛拉大车完全是木结构,四平八稳,全靠力气拉动和转弯,连车轱辘都是桑木的。几乎没有一点可以藏奸耍赖省力气的地方。午收季节,为了让大车装载更过的庄稼,农民们用绳索编织出一种“滚网”,“滚网”展开有一二十米长,三米多宽。将收获的小麦或大豆堆在“滚网”上,形成一个长条。然后有几个壮小伙从“滚网”的一头慢慢翻卷,并越卷越大,直到翻卷到大车的一侧,然后几名棒小伙齐齐蹲下身来,用后背将庞大的“滚网”翻滚到大车上,再用绳子绕上几道,系紧,装载就完成了。能够拉这种大车的黄牛一般都是“黄牛中的战斗牛”,而能够驾驭这种大车的“车把式”也是“天上掉下猪蹄子:不是凡脚”。

俺们队里的这两条能拉“滚网”大车的牲口,一头是一个体格庞大、健壮,而性格又十分温顺的“老祀牛”(也就是母牛)。另一头是一头黑花的,体态更加庞大壮实,性格也十分暴烈的蒙古牤牛(俗称大老犍)。奇怪的是这头大老犍虽然性情暴烈,更多次抵伤了其他同伴,但只要和这头老祀牛配对,性格就能收敛不少,更是配合默契。车把式们顺水推舟,让它们搭帮干活,没想到这竟然成一种“绝配”了。在俺们“大队”的土地中,有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也最能考验这些黄牛们的拉车技巧和力气地方。是一处大坝下一块土地,进出庄稼地来回都要翻过高高的防洪大堤,如果是装载在车厢里的“硬”货物,仅靠力气还可以平安无事。而一旦拉着巨大的像柴草垛一样的“滚网”时,就大不一样了。先是上坡,两条牛稍微不协调,或者在拉车用力过程中用力不一样,巨大的“滚网”就会倒向车后,一端向上,形成一个“朝天炮”,更甚至大车会从坡上滑下来,让牲口措手不及,甚至会把牲口弄伤。

上坡难下坡更难。从大堤上下坡路很陡,而在下坡的尽头又有一个急转弯才能上马路。不少大车吃亏也就吃亏在这一个急转弯上。大车笨拙又没有刹车等装置,满载着巨大的“滚网”直冲下去,在急转弯的地方,牛能转过去,大车常常不是斜翻过去,就是没来得及转弯,冲进路边的干沟里去了,而且有时候还会导致两条老黄牛砸在大车下。而俺们生产队的这头老祀牛和大老犍拉着车过这里的大堤,还是轻松自在,又四平八稳,更常常就有一种表演的性质了,常常是两条牛拉着巨大的“滚网”大车,而在一边还有好几个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在呐喊助威,充当“啦啦队”,而这也应该是这对黄牛最神气、风光的时候。

它们大车上装载的“滚网”也是在这一带最高最大的。但老祀牛和那条有着狂野性格的大老犍却毫不含糊。笨拙的大车在它们的身后也显得很灵巧轻松。先说上堤。从庄稼地到上坝爬坡,是最需要拼力气的,两条牛几乎用不着赶车人扬鞭,就心领神会了,刚刚上坡两条牛似乎还无所谓。随着木制的车轱辘开始上坡,不用力寸步难行的时候,老祀牛的尾巴开始上扬。这仿佛是一个信号,大老犍一看到老祀牛用力了,仿佛觉得该自己发威的时候了。这时只见这头异常凶猛又壮实无比的大老犍,尾巴一扬又左右拧动,低声的吼叫一声,四蹄常常把路面踩出几个深坑,大车即开始向坝上运动了,速度也越来越快。而在下坝之时,两条牛更是非常聪明,并不是像其他牛一样加快脚步,随着下坡的大车奔跑,而是依旧不慌不忙向坝子下行走,大车满载着“滚网”向车前的两条牛压去,两条牛还是不慌不忙,并用屁股死死的顶住下滑的大车,等到急转弯的地方大车已经停下来了。老祀牛和大老犍尾巴一扬,巨大的车身稳稳的转弯并上路了。看到这一幕的不少车把式都不由得赞叹,这一对牲口肯定是神仙而被罚下凡间的,不然它们怎么会如此聪明?

上世纪没有这么多“花花”的名词。换到今天,它们配合拉车的绝技不仅会爆红网络,也一定会收获数不清的粉丝的。记得那一对牲口一直在俺们生产队坚持到最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责任田到户了,这一对老伙伴也分道扬镳,各自有了各自的主人了。但老祀牛因为年龄偏大,已经不能生育,过了没多久就被主人报批宰杀了。而失去老祀牛的这条大老犍性格更加暴烈,没有任何一条老黄牛可以与它配对拉车或耕地,虽然它有满身的力气,但却“上不了套”,一上套过后不是发疯一样的横冲直撞,就是咬人踢人。连上了年纪的老车把式对它都摇头叹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牛”。因为它光吃料不干活,谁拿它都没办法,最后就被主人卖给了一家烫牛肉汤的了。

小湖的命运

文/杨建勇

一个弹丸小湖,圆溜溜,水汪汪。夏日,湖中野荷摇曳,红的、黄的、白的花朵藏身其间,活泼泼的童子脸。蜻蜓款款飞,蝴蝶落上头。湖湾有一处红砂石岸,湖水打磨得光滑,穿红着绿的女人浣衣,笑语和着捣衣声贴着水面飞。爱唱的唱一嗓子,“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五十年前的小湖就这般俊俏。

但这只是个荒湖。荒湖历来命途多舛。

荒湖受到第一次大的戕害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那年头,粮食大于天,沿海“围海造田”,内地“填湖造田”。圆溜溜的湖很快不圆了。忽然有一天,上头说不填湖了,因为估计产不了几斤粮食,但也不说把已填的土挖走。湖变成窄湖,像一只眼,躺在地上,瞅着天,但仍是水汪汪的,丹凤眼。

十多年后,城市开始膨胀。到处在建房,沿湖一带也刷刷地长出许多高楼。人多,消费多,吃喝拉撒一样不能少。许多餐馆也随之热火起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炉灰、渣土、残菜剩饭、猪骨牛杂、鸡毛蒜皮,统统往湖里倾。“嗵”一声抛进湖,激起水柱,泛起黄花。人人都知道不该往湖里乱扔乱倒,但人人都禁不住要扔要倒,人人都在“吃”湖。

一生酷爱钓鱼的老王在湖边坐不住了,不说臭气熏天,却也腥臊难闻。鱼们都不大咬钩,净吃水里的残渣剩饭。老王看着水面混浊,冒着黄绿的气泡,收竿走人,恨声不已。

老王向市里打报告,市里非常重视,过了几个月,有关方面答复:荒湖没有保留价值。老王不信邪,又向省里打报告,省里也非常重视,过了几个月,有关方面答复:荒湖不在保护名录之列。这就是荒湖的命,命中注定!

城市仍在不断建房,高楼大厦张牙舞爪,蛮横地吞噬着土地。建筑垃圾比餐馆和居民倒的、扔的鸡零狗碎凶猛万倍,一来一卡车,屁股一翘,“豁啷啷”,破砖烂瓦、灰石渣土,一倾而下,湖水急浪乱翻,在泥浆中惊叫、挣扎。

几年之后,小湖变成了臭水沟,人人都说应该填死它——当某一事物变成丑陋,众人便合力将其打杀,谁也不提它曾经的美丽。小湖终于彻底闭了眼。在它上面盖起更多楼房、餐馆。

大约所有的湖泊都是这样消失的。

向光明前行

文/何光贵

1988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工作时,命运给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我先后两次被人“调包”,直到最后被分配到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小乡教书。那个地方,山高土少石头多,朝阳来的太迟而夕阳去的很早,如一个棺材的底部,平静的叫人窒息。看到根根羊肠小道起伏于“阎王砭”、“篾条垭”,淹没于莽莽大山;看到大雪封山时,不通公路的那儿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我欲哭无泪,我的心如同贫瘠的大山,悲凉而孤寂……

那是第一个教师节的前夕,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在残阳如血的傍晚,老父亲历时十多个小时,步行近百里崎岖山路,汗流浃背地从家乡给我背来一大背新米、酥肉、豆腐干……看着从百里外背来的这些东西,我的眼睛模糊了。父亲说,你走后,一家人都很挂念你,在这儿教书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大家商议,你哥哥结婚就没通知你了。家里刚办完酒席,打了新米,***就急着催促我上山来看你。

父亲是个手艺人,常年奔波在外。自小,仗着父亲的宠爱,我们从小就不怕他,对于他的要求,更多的是不屑一顾,有时甚至跟他对着干,他的疼爱更多地化在了对我们的宽容甚至纵容中。看到父亲来了,当天晚上,学校领导在伙食团招待了父亲,并组织大家看了一场电影,一则欢迎父亲的到来,二则庆祝教师节。第二天一早,父亲在学校伙食团吃了一碗蛋炒饭后,就背着背篼,踩着鸡鸣朝露,走向了回家的路。为了能够轻松地回家,我劝父亲不走原路回家,而绕道搭客车回家,这样人轻松点,少遭些罪。

可是命运往往捉弄人,我敬爱的父亲、可怜的父亲,本计划着从学校出发翻篾条垭步行四十多里山路,到楠木搭客车回家;谁知,到了楠木,唯一的一趟客车刚走(楠木到县城每天只有一趟客车),在那个年代,错过了搭客车,走路就成了不二的选择。为了不再错过搭客车,于是,父亲冒着烈日,甩开大步,大步流星地往三十多里路外的五权场镇赶去。到五权场镇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五权也没有到县城的客车了。

父亲只好寄希望去金溪铁厂,找一个在厂里当领导的同村熟人,看能否找个货车搭个顺风车回家。父亲急匆匆步行二十多里路来到金溪铁厂,已经快下午五点了,货车是早出晚归,已没有回县城经家乡的顺风车了,熟人再三请父亲留下来住一晚上,明天一定找个顺风车把他送回家。父亲在金溪铁厂歇了口气,喝了点水后,就婉拒熟人的好意,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从金溪铁厂到家还有整整五十多里路啊,就这样又累又饿的父亲踩着灰尘弥漫的公路,一步步向家走去。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巴山乡村都是清一色的“有轨”泥巴公路。在公路上行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父亲行走在颠簸的公路上,公路上巨大的坑包不时将煤车上的煤和焦炭颠下,这下可乐坏了无精打采的父亲,父亲一边赶路,一边拾拣煤车颠下来的煤和焦炭。夜幕降临时,在一个叫坑坑店的地方,父亲遇到了我嫂子的舅舅,于是,晚上七点左右,又饿又累的父亲才吃上了午饭。当父亲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这一天父亲整整走了一百五十多里的路程!看到自己捡了大半背煤和焦炭,父亲没有抱怨命运捉弄他走了一整天路程,没有抱怨又累又饿地奔波了一天,没有舍得花一分钱买吃的喝的,父亲竟高兴得像个孩子。

所有的这些都是大半年后,学校放寒假回家过年时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平静地给我摆谈这些事时,我的内心却涌动着波涛,我原以为父亲顺利地搭车回去了,谁知命运却给他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父亲说,“瓦有七翻七覆,人有三贫三富”,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有些坡坡坎坎、坑坑洼洼,面对困难和挫折,必须坚韧,必须乐观。是啊,即使命运给你开了个玩笑,你也要笑对命运;即使身处黑暗,内心也要向往着光明;即使命运把你抛向了苦难,你也要把苦难咀嚼成营养。

慨叹

文/赖云

有时间就和朋友一块吃饭聊天,谈论生活,谈论人生,然后活在现实里。

生活就是个怪圈,每个人都在这个怪圈里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好多人走着聚着一起,好多人走着聚着一起却一定要去分离,这不厌谁。这个社会很现实,每个人都在过着很现实的生活,思维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处世不一样,共同点只是:都过着现在,憧憬未来,而回忆着过去。

我喜欢简单,过得太复杂会很累。每天都要面对着许多无奈,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不可思意的事情,同学,朋友……但每天都一定要重复着生活。有时太天真,天真的有点太不靠谱,总以为一切都不会是那么太复杂,只是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太复杂的生活,但别人不一样,很多人都不一样。郑哥说得好,这社会很现实。我的见识可能的确少了一点,可有时候,我又确实很享受这傻傻的简单的幸福。

罗曼·罗兰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报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朋友都说我,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别忘了,我也许也是个比任何现实的人都还现实的人,只是对朋友或者说我把你当做我的朋友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所谓彼此间的秘密。朋友就一定要是没有秘密的,但总有很多不是朋友的朋友,在跟你玩不是游戏的游戏。或者有很多朋友都在怀疑和被怀疑着,这就是所谓的现实。

当有些东西和你的性格格格不入的时候,我不回去可以的追求。或者更现实一点,人,活着的是靠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去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每天都只是闹着嚷着,但从不去想,你闹着嚷着的离你到底有多远,却永远不知道梦想究竟在哪里。就比如说:如果你只是一个捡垃圾的,那么你现实应该所追求的只是如何填饱肚子,然后晚上有个可以栖身的归宿;假如你每个月收入是一千块钱,那么你一定还必须不要在瞬间去期盼下个月会有一万,当然,你可以去想。不过,如果我们的起点都还是零,不要忘了,我们只是现实的奴隶,还没资格去谈别人的什么太大的理想放在自己的身上,那是别人的东西,永远也一定不会属于我们。一句话,我很讨厌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那样子会很累。我厌恶被主宰的生活,讨厌被支配着的命运。

只有平凡的人才听从命运,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现实是残酷的,但每个人都希望它是美好的,然后去追逐而不是等待着或者是跟着别人的影子在走,不知道我是不是有点另类,但我不喜欢这样子,也不去想不去过。许多陌生人能走在一起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块吃着饭,一块出去玩,一块说着彼此的故事,这是缘分,命运中的缘分。

缘分和命运的确是相互的,但我始终不赞成把缘分和命运放在一块,也可以说,在一定环境当中,他们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我说理解的命运是:就像这大学,有很多想来的人和不想来的人来了,然后想来的人在努力地学着过着,不想来但来了的人每天悠闲的过着;有很多人,一直的梦寐以求,却注定来不了,也许这些人更应该来这里,她们(他们)也许比任何到这里的人更有天赋,但每天却只做着到山上放牛、砍柴,然后看着朝辉夕阳在祈祷;有些人注定要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每天都在为生存操劳,而有些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住着高楼大厦,喝着、穿着名牌,长大了还开着名车,而这些东西还没出世就注定会有,还不用去想只能接受,这就是命运。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没有恐惧才会有幸福生活。

这世界就这样,很现实,没有所谓的公平,但这些不公平并没有针对特殊的谁,是关于每个人的,从某些角度来说,当它在针对着每个人的时候,又是公平的,所以每件事都没有绝对。现实的残酷让人滋生恐惧对生活的恐惧,对命运的恐惧,而人又一定要去努力地征服恐惧。

奇迹,是需要创造的。

我们太多时候都只过着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去和别人做个比较的,结果是你一定不要一直都在跟着别人的屁股在走,现在的我们还不可以把什么变成什么,我们只是一天在忙着该怎么生存着的人,只是去想,还没有权利去所谓的生活。生存和生活,决定了你是否该做些什么或者想做些。

当有些人已经住惯了楼房的时候,有的人还在由茅草屋搬进他的小楼房;有的人已经开始厌倦开着名车奔驰于高速公路的时候,有的人才开始向往有时间带着家人或者朋友去兜兜风。命运就这样,有的人都已经讨厌了在咖啡厅听着音乐喝咖啡的时候,许多人才梦想着找个时间去哪里体会体会一直很向往的咖啡味。当城市的人都跑到乡村晒着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乡村的人才开始往城市里跑,方向和目的不一样,却彼此都很享受。确实,社会在进步了,生活提高了,有的人用一辈子,有的人却不用,但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彼此。

美好太短暂,短暂的一定要离去,只能回首。我们都只不过活在现实的残酷里,然后回忆昨天,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永远都幸福的,事实是,渴望着还得到了的人却很少。人生就这样:不要叹息昨天的短暂,也不要沉溺于今天命运短暂的美好。我们憧憬明天,但不要对还没来到,或是即将来临的明天拥有太多的憧憬和幻想,人,要自信,知足,平静,快乐地过好今天的每分每秒。命运,总是在不停的轮回。

关于命运的理解,桐华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写到:人们将生命中的错误聚集到一起,创造出一个恶魔,叫命运。就是说人们因为不断犯错,最终走向邪恶,却称其为命运。而我们,只能去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它,而只是说着,整天眷恋着。

我不相信命运,人,只有去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追逐然后去不断的征服。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 正像一个年轻的老婆不愿意搂抱那年老的丈夫一样,幸运女神也不搂抱那迟疑不决、懒惰、相信命运的懦夫。只有不断的挑战和不断地去征服,希望,才不会那么吝啬不常来眷顾你。

总之,人,都是在一生不断的追求,不断地挑战去不断的上进。命运之神只青睐于那些懂得如何去获取幸福的人,而我们,只能是或许还不是。

一粒花生的命运

文/汪金友

孙女从幼儿园回来,问我家里有没有种子,说她要做一个试验,看种子怎么生根发芽。我想了想,家里有花生米,就拿它做种子吧。我们从院里铲了一点土,放在一个玩具塑料杯里,然后浇上水,种了四粒花生。

等春节后从老家回来的时候,四粒花生不仅从土里钻出来了,而且长了有5厘米高。每株小苗,还都生出了两层四个小枝,每条小枝上,又有四片叶子。四株小苗拥在一起,郁郁葱葱,就像一盆生机勃勃的绿色鲜花。

孙女问:“原来那么小的花生米,怎么会长这么大这么漂亮?”我说:“这说明它们追求进步,向往阳光,而且自身也有力量。”我还告诉她,用不了多久,它们还会开花、结果,长出一堆花生。

此后孙女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都要到阳台上去观察这盆花生,问我是不是需要浇水,什么时候能够开花等。她还发现,晚上的时候,花生的叶子会合在一起睡觉,到早晨,就都张开欢迎太阳。

我用手机把这盆绿色的小苗拍下来,然后发到朋友圈,并附有一问:“谁知道,这是什么花草?”结果,有人说是穿心莲,有人说是云南白药,只有少数人答对了:“这是落花生的‘落花’。”“落花”,你听说过吗?如果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也可以种几粒哟!

前天晚上,老伴做的稀粥,接着又端上一盘刚炒熟的油盐花生米。我夹了一粒,放在嘴里,香脆可口。接着又一粒一粒,连吃几颗。忽然抬头,看到了阳台上的花生苗。于是停下筷子,问老伴:“你炒的是橱柜里的花生米吗?”老伴说:“是啊,剩那点,我都炒了。”

一股悲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同是一个罐里的花生米,命运的差别咋这么大呢?被我顺手抓出来的那几粒,成为了种子,埋在了土壤,接着生根发芽,为世界增添了绿色,给自己带来了希望,而没有被我抓到的那些,却失去了生育、繁殖乃至成功的机会。先是被放在热锅上爆炒,接着被油盐浸染,然后让牙齿嚼碎,吞进了人的肠胃。

一样的出身,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品质,一样的梦想,但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有的被当作宠物,摆上了阳台,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精心的照顾,有的却变成了别人的食物,锅炒牙嚼,一命呜呼。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三个道理,其一,浮在上边比沉在下边,成功的机会要多得多。被我选作种子的四粒花生米,都是浮在罐子的上层,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一把就能抓到;其二,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公平。像我这样,无意之间,就制造了不公平;其三,上升和优越的机会,总是非常有限。在上千粒花生米中,能够出头露面阳光灿烂的,只有四颗。

其实,无论长为小苗,还是摆上餐桌,无论有人赏识,还是无人问津,所有的花生米,最终都将化为泥土。只要在它的一生中,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高位有高位的喧嚣,低位有低位的安逸,闪光有闪光的情趣,沉寂有沉寂的快乐。想想,释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