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钲
(鉦)
zhēng ?ㄓㄥˉ
◎ 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钲
鉦 zhēng?
〈名〉
(1) 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bell-shaped gong used in march]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2)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鞞搭酃?
(3) 钟身正面的上部 [front of a bell body]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 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汉语字典
[①][zhēng]
[《廣韻》諸盈切,平清,章。]
“钲1”的繁体字。
(1)一种古代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柄,击之发声,用铜制成。行军时用以节止步伐。《诗·小雅·采芑》“鉦人伐鼓”毛传:“鉦以静之,鼓以動之。”孔颖达疏:“《説文》云:'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然則鉦即鐃也。”陈奂传疏:“《詩》言誓師,則鉦即《大司馬》之鐸、鐲、鐃矣……鄭司農注《周禮》亦以鐸、鐲、鐃謂鉦之屬,然則鉦其大名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次和樹表,司鐸授鉦。”薛综注:“鉦鐸,所以爲軍節。”宋彭乘《续墨客挥犀·狄天使能战》:“狄青爲將……令軍中聞鉦一聲則止。”一说钲为一种形似铙、铎的乐器。
(2)钟身正面的上部。
(3)古乐器。形圆如铜锣,悬而击之。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下平八庚
[粤 语]:z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