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僭儗 |
释义 | 成语(Idiom):僭儗(jiàn nǐ) 发音(Pronunciation):jiàn n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越过自己的身份、能力或地位,冒领别人的名义或职权。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僭儗是由“僭”和“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僭”指冒用别人的名义或职权,超出自己的本分;“儗”指冒领别人的名义。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超越自己的身份、能力或地位,冒领别人的名义或职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越权行事,或者冒用别人的名义进行某种行为。比如,一个普通员工冒充老板的名义发布公告,这就是僭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子羽的人,他原本是个贫穷的士兵,却冒充国君的名义,冒领公家的俸禄。这个行为被人揭发后,子羽被判处死刑。从此以后,这个词语就用来形容冒用别人的名义或职权。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没有资格做这个决定,这简直是僭儗。 2. 别人的名字不能冒用,这是典型的僭儗行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盛装,冒用皇帝的名义,这样就能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大对这个主题的了解,比如“僭越”、“冒名顶替”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他冒用老师的名义要求我们做作业,太僭儗了! 2. 初中生(14岁):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冒用校长的名义发布通知,这是典型的僭儗行为。 3. 高中生(17岁):政府官员冒用市长的名义进行腐败活动,这是严重的僭儗行为。 4. 大学生(20岁):公司的员工冒用总经理的名义发布内部文件,这是明显的僭儗行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