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见来 |
释义 | 基本解释犹真的,真个。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之五:“见来无事去还思,而今花又飞。”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你见 关大王 卖荳腐来?[众:]见来人硬货不硬哩!”《说郛》卷八十引 聂奉先 《续本事诗·市语》:“今时市语答人真实事,则称见来。此语盖已久矣, 坡 赠 黄山人 诗云:‘面颊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见来乌。’以此。” 成语(Idiom):见来(jiàn lái) 发音(Pronunciation):jiàn lá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事物表面上的情况或现象,可以看出内在的本质或趋势。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见来”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见”和“来”。其中,“见”表示看到、观察到,“来”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可以推断出事物的内在本质或未来趋势。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们通过观察、分析事物的现象来推断出事物的本质或发展趋势。它可以用于各种情景,如科学研究、市场分析、经济预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见来”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成语。这个成语的含义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观察和推断思维方式有关。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 + 动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通过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可以见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2. 他通过观察天气变化,见来明天可能会下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见来”拆分为“观察”和“推断”两个关键词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构思一些有趣的场景,将成语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观察和推断思维方式的内容,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通过观察小狗的表情和动作,见来它们是否开心。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见来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辅导。 3. 高中生(16-18岁):通过观察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见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4. 大学生(19岁及以上):通过观察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我们可以见来未来的商机和发展方向。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见来”。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