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口回
释义

基本解释

犹改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时,有 王臺 僧 真宝 ,与其徒习武事於山中。 钦宗 召对便殿,命之还山,聚兵拒 金 。昼夜苦战,寺舍尽焚,为 金 所得;诱劝百方,终不顾,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许 宋 皇帝以死,岂当妄言也!’怡然受戮。”

成语(Idiom):口回

发音(Pronunciation):kǒu hu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言辞回转,反复推敲,多用于指责或讽刺他人反复改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口回一词起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官员面对重大决策时,常常会反复思考并推敲言辞,以确保自己的话语准确无误。因此,口回成语形容一个人反复改口,迟疑不决的行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口回一词常用于描述某人反复改口,无法坚定立场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口是心非、言而无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口回成语的具体起源故事并无明确记载。但它源于古代官场文化,与官员们在决策时反复思考、推敲言辞的行为有关。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回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口”和“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政客总是口回,说话不负责任。

2. 他在辩论中口回不绝,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答案。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口回”与“改口”、“迟疑不决”等词语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口回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官场文化相关的成语,如“一言堂”、“言而无信”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口回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敢承认错误。

2. 初中生:老师在讲课时,经常口回,让我们感到困惑。

3.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在竞选期间口回,让人难以相信他们的承诺。

4. 大学生: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口回,而是要坚定立场,勇往直前。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25 5: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