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旷俎 |
释义 | 成语(Idiom):旷俎 发音(Pronunciation):kuàng z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时,主祭官在祭坛上摆放祭品的石桌。比喻事物空置,无人使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旷俎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器,用于摆放祭品。成语“旷俎”比喻事物空置,无人使用,形容人才被冷落或废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个领域的人才被冷落或废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组织中的职位空缺,无人愿意接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旷俎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公元前544年,鲁国的孔子被任命为司寇(国家法官),但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就向鲁国国君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鲁国国君回答说:“旷俎之心,人皆有之。”意思是说,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的心情,每个人都有过。从此,人们就用“旷俎”来比喻人才被废弃或冷落。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旷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被埋没在公司里,真是旷俎一座。 2. 这个项目一直没有人接手,真是一个旷俎。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古代祭坛上的石桌,上面空荡荡的,没有任何祭品,就像是被废弃或冷落了一样。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祭祀仪式和祭器的知识,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感到孤独,就像是一个旷俎一样。 2. 初中生:这个比赛的评委对我们队的作品置之不理,我们感觉像是旷俎一样被遗忘。 3. 高中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成了旷俎。 4. 大学生:在这个领域,只有那些有实力和经验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其他人都成了旷俎。 5. 成年人:这个职位一直空缺,没有人愿意接手,真是一个旷俎。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