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蒌藤 |
释义 | 蒌藤(lóu téng) 发音:lóu téng 基本含义:指虚有其表,外表美好而内在空虚的事物或人。 详细解释:蒌藤原指莓苔藤,此成语引申为比喻外表美好而内在空虚、无实质内容的事物或人。蒌藤是一种蔓生植物,形态美观,但没有实际用途,所以成语中的蒌藤代表了虚有其表的东西。 使用场景:用于描述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或人。常用于贬义,表示对虚伪、空洞的批评。 故事起源:蒌藤一词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中。相传,战国时期的荀子曾经在一座园林中看到一棵蒌藤,觉得它的外表美丽,但没有实质用途,于是用来比喻那些虚有其表的东西。 成语结构:蒌藤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演讲看起来很有深度,实际上却是蒌藤一根。 2. 这个产品包装精美,但质量很差,真是蒌藤一样的东西。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蒌藤”。可以想象一棵外表美丽的蒌藤,但它没有实质用途,只是虚有其表的东西。 延伸学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她的画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实际上是蒌藤一样的。 初中生:这个游戏的画面很华丽,但是游戏内容却是蒌藤一样的。 高中生:他的才华只是表面的,实际上是蒌藤一根。 大学生:这篇文章的观点虚有其表,里面的论据都是蒌藤一样的。 成年人:这个政府宣传片包装得很好,但是实际上是蒌藤一样的,没有实质内容。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