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六典 |
释义 | 基本解释(1).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薛综 注:“言所以立两观者,欲表明六典旧章之法。” 唐 褚亮 《祭方丘乐章·肃和》:“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成语(Idiom):六典(liù diǎn) 发音(Pronunciation):liù di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六种典籍,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周礼》。也指六种典章制度,即仪式、礼仪、法律、制度、规范、典章。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六典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六种重要典籍或典章制度。这六种典籍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周礼》。这些典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六典也可以指六种典章制度,即仪式、礼仪、法律、制度、规范、典章,它们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范和制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六典通常用于描述古代文化、礼仪制度、法律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用于讨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用于描述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制度和规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典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在古代,六典是古代文化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社会生活的指导和规范。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六典的研究非常深入,对古代文化有着很深的理解。 2. 在这个国家,六典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础,人们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范。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六典的含义: 1. 将六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典籍,一部分是典章制度。记忆时分别记忆它们的内容和含义。 2. 将六典与古代文化、法律制度、礼仪规范等相关联,形成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六典中每一种典籍或典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正在学习《诗经》,它是六典中的一部分。 2. 初中生(13-15岁):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这是我们学校的六典之一。 3. 高中生(16-18岁):我对六典的研究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大学生及以上:六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