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马援据鞍 |
释义 | 基本解释据《后汉书·马援传》载, 建武 二十四年, 援 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 武陵 五溪蛮夷 , 光武帝 念其老,未允。“ 援 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 援 。后因以“马援据鞍”为老当益壮,思建功业之典。《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昔 廉颇 彊食, 马援 据鞍。”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復 廉颇 强饭, 马援 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成语(Idiom):马援据鞍 发音(Pronunciation):mǎ yuán jù ā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出众,能够胜任重要的职务。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马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他曾经在战斗中马背上据鞍杀敌,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机智。这个成语比喻人才出众,能够在关键时刻胜任重要的职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能够在关键时刻胜任重要的职务,也可以用来赞美某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和机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马援据鞍”源于《后汉书·马援传》。据传,马援曾经在战斗中马背上据鞍杀敌,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机智。后来,人们用“马援据鞍”来形容人才出众,能够在关键时刻胜任重要的职务。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展现出了马援据鞍的能力,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 2. 这位年轻的CEO在公司的危机中表现出了马援据鞍的胆识和智慧。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想象马背上据鞍杀敌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使用图像联想法,想象一个英勇的将军在马背上据鞍杀敌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敢和机智有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勇往直前”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在班级中展现出了马援据鞍的能力,经常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2. 初中生:这位学生在科学竞赛中表现出了马援据鞍的才华,获得了一等奖。 3. 高中生:她在辩论赛中表现出了马援据鞍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击败了对手。 4. 大学生:这位学生在实习期间展现出了马援据鞍的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