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瞀儒 |
释义 | 瞀儒(mào rú) 发音:mào rú 基本含义:指愚昧无知的人。 详细解释:瞀儒是由“瞀”和“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瞀,读音为mào,意为目光昏花,看不清楚;儒,读音为rú,指儒家学派的学者。瞀儒形容那些愚昧无知,见识浅薄的人。 使用场景:瞀儒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没有学识,缺乏见识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学习、不重视知识的人。 故事起源:瞀儒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故事中,主父列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他对儒家学问并不感兴趣,经常鄙视儒家学者。有一天,主父列在宴会上看到了一个儒家学者,他虽然穿着光鲜,但却显得愚蠢无知。主父列看不过去,就对他说:“你就是一个瞀儒!”从此,瞀儒一词开始流传。 成语结构:瞀儒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瞀”和“儒”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这个人不愿意读书,真是个瞀儒。 2. 他虽然穿着光鲜,却没有什么见识,简直就是个瞀儒。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瞀儒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目光昏花的人,他对儒家学问一无所知,因此被称为瞀儒。 延伸学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儒家学派的知识,可以阅读《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著作。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从不认真听课,真是个瞀儒。 2. 初中生:这个同学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真是个瞀儒。 3. 高中生:他对文学艺术一窍不通,简直是个瞀儒。 4. 大学生:他不愿意接触新的知识,真是个瞀儒。 5. 成年人:这个人对社会热点问题没有任何见解,真是个瞀儒。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