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民不聊生
释义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mín bù liáo shēng ㄇㄧㄣˊ ㄅㄨˋ ㄌㄧㄠˊ ㄕㄥ

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 mínbùliáoshēng

[the people have no means of livelihood;It is hard for the people to survive;life for the people is intolerable;the people can hardly earn a living] 形容人民不能安定生活

公私劳扰,民不聊生。——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话中单说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京本通俗小说》

词语解释

mín bù liáo shēng ㄇㄧㄣˊ ㄅㄨˋ ㄌㄧㄠˊ ㄕㄥ

民不聊生 


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匱力尽,民不聊生。”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及 微子 去, 比干 剖, 箕子 奴,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 建州 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 夏衍 《秋瑾传》:“在上荒淫无度,在下民不聊生。”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民不聊生

成语(Idiom):民不聊生

发音(Pronunciation):mín bù liáo shē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民生活极其困苦,无法维持基本生存需求。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民不聊生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这个成语强调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极其困苦,生活无法维持,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生活待遇。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民不聊生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贫困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著名小说《水浒传》中。故事讲述了一位叫杨志的人,他因为家境贫困,无法维持生活,被迫成为了一名盗贼。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许多人生活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情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民不聊生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民”指的是人民,表示一群人;“不”表示否定;“聊生”表示生活困苦。整个成语通过将这三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极度困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地区的居民已经民不聊生了,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2. 在那个时期,许多人民都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将“民不聊生”这个成语分解成三个部分,分别记忆他们的含义:民(人民)、不(否定)、聊生(生活困苦)。然后将这三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成语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中国历史中的贫困问题,了解中国政府如何改善人民生活。

2. 学习其他与贫困相关的成语,如“穷困潦倒”、“民穷财尽”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看到了一部关于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纪录片,他们真的民不聊生。

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常常民不聊生。

3. 高中生:现在社会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些人民真的民不聊生。

4. 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上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摆脱民不聊生的困境。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7 18: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