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鸣石 |
释义 | 成语(Idiom):鸣石 发音(Pronunciation):míng sh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隐忍不发作声,待机而动的状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鸣石”源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鸣石而藏,待时而动。”原意是指石头发出声音,但石头本身并不动,暗示人要隐忍不发作声,待机而动。引申为处于待机状态,等待时机的暗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保持冷静、等待合适时机发动行动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军事家等具有智慧和耐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宋国平的将军,他在一次战役中被敌人围困。敌人围城困守,宋国平却一直保持冷静,没有急于出击。最后,敌人粮草不济,士气低落,宋国平趁机发动了突袭,成功摧毁了敌军,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这个故事中的“鸣石”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宋国平等待时机的智慧和谨慎。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鸣石不动,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2.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学会鸣石,等待合适的机会。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鸣石”想象成一块静止的石头,但在某个时刻它发出声音,预示着即将行动的时机到来。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鸣石”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政治、军事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鸣石”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背景。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在考试时鸣石不动,等待着最佳的答题时机。 2. 初中生(13-15岁):他在比赛中鸣石不动,耐心等待着最好的机会。 3. 高中生(16-18岁):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鸣石不动,等待着破局的时机。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学会鸣石,等待最佳的决策时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