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鸣桴 |
释义 | 成语(Idiom):鸣桴(míng fēi) 发音(Pronunciation):míng fē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为了表达不满或者呼唤众人一起行动而敲打木鱼。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鸣桴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乐器木鱼,木鱼是佛教寺庙里常用的打击乐器。当佛教徒诵经时,可以用木鱼来敲打,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鸣桴成语的意思是敲打木鱼,表示为了表达不满或者呼唤众人一起行动而大声敲打木鱼,以吸引注意或者号召众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鸣桴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为了表达不满或者呼唤众人一起行动而大声呼喊或者敲打乐器的情景。例如,在会议上,如果有人对某个提议表示不满,可以说他鸣桴抗议;在集会上,如果有人为了号召众人一起行动而大声呼喊口号,也可以说他鸣桴呼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鸣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大夫叫子胥,他为了表达自己对楚国内外的不满和忧虑,经常敲打木鱼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到国君和百姓的注意,以期能够改变楚国的困境。后来,子胥的故事被流传下来,人们就用“鸣桴”这个成语来形容为了表达不满或者呼唤众人一起行动而大声呼喊或者敲打乐器的情景。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 + 鸣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这个不公平的决定感到愤怒,于是鸣桴抗议。 2. 在危机时刻,领导者应该鸣桴呼唤团队团结一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广场上,手中拿着木鱼,大声敲打木鱼,呼喊着呼唤众人一起行动的口号,这样就能够记住“鸣桴”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子胥的故事,以及其他与鸣桴相关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鸣锣开道”、“鸣金收兵”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讲到明天要考试,同学们都鸣桴呼唤要多复习一会儿。 2. 初中生:学生们对学校饭菜的质量不满意,纷纷鸣桴抗议。 3. 高中生:学生会主席在演讲时鸣桴呼唤全校同学为环保行动起来。 4. 大学生:学生们为了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举行了鸣桴示威活动。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