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内制
释义

基本解释

(1). 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 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 唐 朱庆馀 《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 清 赵翼 《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 《西京》。”
(2).翰林学士的别称。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誥、詔令、赦文之类。”

内制(nèi zhì)

发音(Pronunciation):nèi z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内部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内制是由内部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它强调组织或个人在内部自我约束,自律,不依赖外部力量来管理或控制。内制在组织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维护组织的秩序和稳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内制一词常用于组织管理和个人自律方面的讨论中,特别是强调内部自我约束和自律的情境。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或个人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内制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为了加强国家的管理,下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适用于国家管理,也适用于个人行为。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被称为“内制”。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内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通常放在句子的中间或结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家公司注重内制,员工们都很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

2. 他在学习上很有内制,每天都会按时完成任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内制”与“自我约束”、“自律”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词语,如“自律”、“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等,来加深对内制的理解和应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班上每天都要按时上课,这是我们学校的内制。

2. 初中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都按照计划来学习,这是我的内制。

3. 高中生:学校对学生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要遵守这些规定,这是学校的内制。

4. 大学生:大学生活需要自觉管理,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是我们的内制。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3 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