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拍纸簿 |
释义 | 拍纸簿(pāi zhǐ bù) 发音:pāi zhǐ bù 基本含义:拍打纸张翻阅的动作。 详细解释:拍纸簿是指用手掌拍打纸张的动作,常用来形容翻阅书籍或文件时的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翻阅书籍时拍打纸张的场景,意味着迅速翻阅、浏览。 使用场景: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快速浏览文件、书籍或资料的场合,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迅速查找信息的行为。 故事起源:《醒世恒言·柳毅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柳毅是一个贫穷的书生,他为了节省纸张,经常把纸翻到最后一页再往前翻,这样就可以把纸的两面都用上。后来,柳毅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为官,但他仍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有一次,他在官府的文书堆中找到了一本拍纸簿,他非常高兴地说:“我以前一直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现在居然有专门的拍纸簿了!”从此,这个成语就以柳毅的故事而得名。 成语结构: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1. 在图书馆里,他拿起拍纸簿,迅速浏览了一遍书籍。 2. 老师拿起拍纸簿,快速翻阅了一下学生们的作业。 记忆技巧:可以将“拍纸簿”与翻阅书籍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图书馆或书房里快速翻阅纸张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了解相关成语“翻山越岭”、“翻云覆雨”等,拓宽词汇积累。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用拍纸簿快速翻阅课本,找到了答案。 初中生:老师拿起拍纸簿,迅速找到了我们的考卷。 高中生:考试前,我用拍纸簿快速复习了一遍课本要点。 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我拿着拍纸簿,快速浏览了一些相关资料。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