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旁见侧出 |
释义 | 成语(Idiom):旁见侧出 发音(Pronunciation):páng jiàn cè ch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通过旁观或侧面的观察,就能看出事物的本质或真相。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旁见侧出是一个由“旁”、“见”、“侧”、“出”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含义是通过旁观或侧面的观察,就能看出事物的本质或真相。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信息,而不是直接面对事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旁见侧出常用于形容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围或间接的线索来推断事物的本质。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解决问题、判断人物性格或评估局势时,通过观察事物的细节或与事物相关的其他因素,来得出准确的结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故事中,齐国的大夫晏婴被赐予了一匹马,但他并不知道这匹马是否真的有价值。于是,他请来了一位专门鉴定马匹的人,但那个人却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就说:“这匹马的骨骼结构非常好。”晏婴便非常诧异,他认为这个人根本没有仔细观察就做出了结论。于是,他请来了另外一位专家,这次他让专家从马的侧面观察。结果,专家通过侧面观察,发现了马的一个小细节,得出了更准确的结论。这个故事成为了“旁见侧出”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旁见侧出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名词“旁”、“见”、“侧”、“出”组成。其中,“旁”和“侧”都是表示观察事物的角度或位置,而“见”和“出”则表示通过观察来得出结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通过他的微表情和身体语言,我旁见侧出他对这个计划的真实态度。 2. 老师教给我们用旁见侧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这样能更准确地找到解决办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事物的旁边或侧面,通过观察来得出结论。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切中要害”、“一针见血”等。这些成语都与通过观察或判断来得出结论有关。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年龄约8-10岁):我通过旁见侧出,发现了小狗藏在花丛中。 2.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通过旁见侧出,我发现了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真实想法。 3. 高中生(年龄约16-18岁):他通过旁见侧出,成功揭露了这个公司的不公平待遇。 4. 大学生(年龄约19-22岁):通过旁见侧出,我发现了新产品的潜在市场需求。 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旁见侧出”这个成语。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