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平余 |
释义 | 基本解释清 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 清 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 乾隆 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 乾隆 二年, 四川省 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 成语(Idiom):平余 发音(Pronunciation):píng y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平衡剩余的部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平余指平衡剩余的部分,表示将多余的部分均匀分配或平衡处理。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将多余的东西或资源合理利用,以达到平衡或公平的目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平余一词常用于商业、经济、资源分配等领域。也可以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平衡权力、资源、责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汉书·范阳贾谊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贾谊曾经担任丞相辅佐,他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国家政策,即将平均剩余的财产分配给贫困的人们。这个政策后来被称为“平余政策”,用以表示将多余的资源合理分配。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平”和“余”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家公司非常注重平余,努力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公平地分享利润。 2.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平余爱给每个孩子,不偏不倚。 3.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以确保资源的平余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天平,平衡的一边有多余的物品,而平衡的另一边没有物品,表示将多余的物品平均分配,以达到平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资源分配、公平相关的成语,如“均衡发展”、“公平正义”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老师要求我们平余糖果,每个人都能分到一样多。 2. 小学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义卖活动,平余的善款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3. 初中生:在班级内,我们要平余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工作。 4. 高中生:学校鼓励我们平余学习资源,提高整体的学术水平。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