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戎狄 |
释义 | 成语(Idiom):戎狄 发音(Pronunciation):róng d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泛指野蛮、粗野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戎狄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鹤鸣》中,用来形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戎狄逐渐成为指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代名词,也被用来泛指野蛮、粗野的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举止粗鲁、野蛮,或者形容某地风俗粗糙、落后。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思想、言行等与礼仪、道德相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说,古代中国的文化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被视为戎狄,即野蛮、粗野之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非鸣则已,戎狄至。”意思是鹤鸣声传遍九皋,声音传到天上,如果鹤不再鸣,戎狄就会来侵犯。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戎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举止粗鲁、野蛮,真是个戎狄。 2. 这个地方的风俗粗糙、落后,简直是个戎狄之地。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戎狄”与“野蛮、粗野”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战士穿着皮草,手持狼牙棒的形象,表示戎狄的野蛮、粗野的特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戎狄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那个同学打架的时候好像变成了戎狄。 2. 初中生:他的行为太戎狄了,完全没有礼貌。 3. 高中生:这个地方的风气真是戎狄,需要改善。 4. 大学生:我们不能把那些不同文化的人视为戎狄,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