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三折
释义

基本解释

指三折笔。 唐太宗 《笔法诀》:“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圆法》:“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参见“ 三折笔 ”。
(1).多次受挫。《史记·魏世家》:“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唐 张说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 清 龚自珍 《知归子赞》:“於斯时也,猝焉而与其向者灵异智慧之心遇,遇而不逝,乃决定其心,盖三累三折之势,知有佛矣。”
(2).指路途多次转折。 南朝 梁 沉约 《白马篇》:“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
(3).指三折肱。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一:“百胜虑无敌,三折乃良医。” 宋 张耒 《赠无咎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医肱待三折,剑铁要百炼。”

成语(Idiom):三折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zh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折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三折肱而不挠,未之有也。”意为“三次折断手臂也不屈服,古往今来从未有过。”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不移、不气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毫不退缩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故事中的“三折”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描述了鲁国的襄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折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折”,宾语是“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但他三折不挠,最终取得了成功。

2. 面对种种困难,我们要像他一样三折不挠,坚持到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三折”与“不挠”联想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的手臂被折断了三次,但他依然坚持挺直,不屈不挠。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左传》这部史书,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相关的成语,如“百折不挠”。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要三折不挠,努力提高成绩。

2. 初中生:参加运动比赛时,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我要三折不挠,继续努力训练。

3. 高中生:备战高考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但我要三折不挠,决心取得好成绩。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3: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