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三杨 |
释义 | 基本解释(1).指 晋 朝 杨骏 、 杨珧 、 杨济 。《晋书·杨骏传》:“帝自 太康 以后,天下无事,不復留心万机,惟躭酒色,始宠后党,请謁公行,而 骏 与 珧 、 济 势倾天下,时人有‘三 杨 ’之号。” 成语(Idiom):三杨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yá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态度极为固执,不愿意改变。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杨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杨人三问,吾不告。”在古代,杨人是指杨国的人,他们因为固执己见,三次询问同样的问题而得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固执不化,不肯听取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改变。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三杨一词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在某个问题上的固执态度。例如,当某人在讨论中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时,可以用“他真是个三杨”的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杨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杨人因为固执己见,三次询问同样的问题被人们所嘲笑,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次数,表示固执的态度;“杨”是古代国名,代指杨国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待新事物总是三杨,不肯接受任何改变。 2. 老师建议他改进写作技巧,但他却三杨不听,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三杨”与“固执”、“不变”等词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像杨国的人一样,固执己见,不肯改变。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关的成语,如“一意孤行”、“铁杵成针”等,它们都与个人的固执态度相关。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不听老师的话,真是个三杨。 2. 初中生:她对自己的梦想非常三杨,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 3. 高中生:他在选择专业时非常三杨,一直坚持自己的兴趣方向。 4. 大学生:他的观点非常三杨,不肯接受其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