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三望
释义

基本解释

(1).祭祀名。望,谓不能亲诣所在,遥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称“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杜预 注:“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 鲁 废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犹。”《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 泰山 、 河 、 海 。曷为祭 泰山 、 河 、 海 ?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河 , 海 润于千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六宗既禋,三望咸秩。”
(2).车名。详“ 三望车 ”。

成语(Idiom):三望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wà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同一个人或事物进行连续三次的观察、察看或期盼。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望是由“三”和“望”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代表次数的多,意味着连续观察或期盼的次数较多;“望”则表示观望、察看或期盼。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对同一个人或事物进行连续三次的观察、察看或期盼。它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和深入程度,以及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持续关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三望常用于描述对某人的观察、察看或期盼。它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行为的关注与评判,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某人的期待和希望。例如,在教育领域,可以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估,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与关注;在职场中,可以用来形容领导对员工的观察与评价,或者同事对某个项目的期待与关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故事中,项羽曾经三次观察、观察刘邦,最终得出刘邦是能成大事的结论。这个故事成为了“三望”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望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这个项目进行了三望,最终决定投资。

2. 老师经过三望,发现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3. 我已经三望过他好几次了,但还是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三望”这个成语与观察、察看、期盼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构思一个与观察相关的场景来帮助记忆,比如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连续三次望向远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观察、察看、期盼相关的成语,如“一望无际”、“望梅止渴”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三望了好几次,终于找到了躲在角落里的小猫咪。

2. 初中生:老师三望后,发现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3. 高中生:我三望过这所大学的招生要求,决定报考这个专业。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3 18: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