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三尸 |
释义 | 基本解释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过恶。《汉武帝内传》:“三尸狡乱,玄白失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三尸一日三朝:上尸 青姑 ,伐人眼;中尸 白姑 ,伐人五臟;下尸血姑,伐人胃命。”《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这 春梅 不听便罢,听了三尸神暴跳,五臟气冲天。” 清 西厓 《谈徵·事部·三尸神》:“修真家言身中有三尸神,常以庚申日将本人罪过奏闻上帝,减其禄命。上尸名 彭倨 ,次名 彭质 ,下名 彭矫 。每遇庚申日,彻夜不卧,守之至晓,则三尸不得上奏。余想此身本空洞洞地,安得有三尸在内?盖彭字之义,字书一训作近,而倨傲之性,质见之性、矫戾之性,人人有之……其所谓守庚申者,正欲人断除此三种性情,方可入道也。” 英文翻译1.【医】three pathogenic factors 成语(Idiom):三尸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sh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灵魂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尸体。比喻人死后的不灭之魂。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尸是古代中国人对人死后灵魂的一种想象。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尸体,分别为本尸、肉尸和冥尸。本尸是指人的本体,肉尸是指人的肉体,冥尸是指人的灵魂。成语“三尸”比喻人死后的不灭之魂。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成语“三尸”通常用于形容人死后的灵魂或不朽之魂。可以用来描述人的精神、意志或者灵魂的永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三尸”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道教信仰。道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分为三个尸体,分别承载着人的本体、肉体和灵魂。这种观念在民间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使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是三尸不朽的。 2. 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他的灵魂是三尸不灭的。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三尸”与“不朽的灵魂”联系起来,想象人死后的灵魂分为三个尸体,永远不朽。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道教信仰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成语“三尸”的来源和用法。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相信好人的三尸会永远不灭。 2. 初中生:他的精神将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榜样,他的三尸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3. 高中生: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和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三尸不朽的力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