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山踯躅 |
释义 | 基本解释杜鹃花的别称。 唐 韩偓 《见花》诗:“血染 蜀 罗山躑躅,肉红宫锦海棠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山踯躅》。 成语(Idiom):山踯躅 发音(Pronunciation):shān zhí zh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行动或决策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山踯躅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山”表示高山,喻指人心中的犹豫和迟疑;“踯躅”表示停顿不前,迟疑不决。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行动或决策时犹豫不决的状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山踯躅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重要决策或行动时迟疑不决,不敢下定决心或采取行动的情况。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重要抉择时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决策的勇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踯躅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故事中,齐国的襄公准备出兵攻打晋国,但他一再犹豫不决,迟迟未能作出决策。他的大臣们对此感到焦虑,于是有人对襄公说:“您的心情就像是一个踯躅在山间的人,迟迟不敢前行。”从此,山踯躅成为了形容犹豫不决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山”和“踯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决定时总是山踯躅,不敢下定决心。 2. 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们不能山踯躅,应该果断行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山踯躅与一个人站在山间犹豫不决的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犹豫不决的成语“犹豫不决”、“犹豫不决”等,以扩展对此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我在选课时山踯躅了很久,最后才决定选择了音乐课。 2. 初中生(13-15岁):面对高考的选择,他山踯躅了很久,最终决定报考文科。 3. 高中生(16-18岁):在社团选拔中,她山踯躅了很久,最终决定加入篮球队。 4. 大学生(19-22岁):面对就业的选择,他山踯躅了很久,最终决定创业。 5. 成年人(23岁及以上):在买房的决策上,他山踯躅了很久,最终决定购买了一套公寓。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