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圣治 |
释义 | 基本解释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庄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圣治今无外,王师古有征。” 成语(Idiom):圣治(shèng zhì) 发音(Pronunciation):shèng z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治理国家或事物的方法高明,能使其达到和谐、安定、繁荣的境地。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圣治是由“圣”和“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圣”意为圣人,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治”意为治理,指管理、掌控。圣治表示通过高尚的品德和智慧来管理、掌控国家或事物,使其达到和谐、安定、繁荣的境地。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圣治常用于描述政治或管理领域中,指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领导者或管理者,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组织或事物,使其达到繁荣和稳定的状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治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传,齐国有位圣人孔子的学生,名叫子贡。子贡曾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圣人之治,其如日月之照,其如四时之序,其如朝露之收,其如江河之行。”这段对话中的“圣人之治”被后人引申为“圣治”。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圣治之才,成功地带领公司走向繁荣。 2. 这位领导者具备圣治之德,使得整个国家和谐稳定。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圣”和“治”两个字分别与“圣人”和“治理”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与政治、管理相关的成语,如“明君”、“贤臣”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圣治,她能够帮助我们成长。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具有圣治之才的领导者,为社会作出贡献。 高中生:圣治之道在于善于倾听民众的声音,为人民谋福祉。 大学生: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圣治之德的领导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