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讨讁 |
释义 | 基本解释谓寻究其过失而谴责之。《后汉书·王符传》:“其指訐时短,讨讁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 成语(Idiom):讨讁(tǎo zhé) 发音(Pronunciation):tǎo zh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通过言辞或行动来寻求别人的批评或指责,以便改正错误。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讨讁是由“讨”和“讁”两个字组成。讨指寻求,讁指批评或指责。讨讁的意思是主动向他人寻求批评或指责,以便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讨讁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谦虚谨慎,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以便不断提高自己。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讨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宣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鲁国大夫郑子产在君主面前批评自己的故事。郑子产因为国家的事务没有处理好而深感愧疚,主动向君主讨讁,并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批评和指责。君主对郑子产的谦虚态度非常赞赏,也给予了他更多的机会和责任。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人常用的例子,用来表达主动寻求批评和指责的态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 + 讨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很懂得讨讁,总是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2. 作为一个领导,我们应该有勇气讨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讨讁的发音拆分为“讨”和“讁”,并联想到“寻求批评和指责”的意思。可以想象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主动向他人寻求批评和指责的场景,从而加深对讨讁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虚心请教”、“谦虚谨慎”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语储备,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喜欢讨讁,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改正错误,变得更好。 2. 初中生(13-15岁):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勇于讨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高中生(16-18岁):面对考试的不足,我们应该敢于讨讁,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4. 大学生(19-22岁):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勇气讨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际关系。 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讨讁”这个成语。祝你学习进步!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