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头陀
释义

基本解释

头陀 tóutuó
[梵dhūta;mendicant Buddhist monk]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近义词

梵衲、沙门、僧人、和尚

英文翻译

1.mendicant Buddhist monk

详细解释

亦作“ 头陁 ”。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 大迦叶 ,故以头陀为称首。”《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陁,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淡道人》:“其徒有头陁一人,又祕藏纸画牛一头,每与客戏。”《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説 孙行者 一觔斗跳将起去,諕得那 观音院 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 清 郑燮 《道情》之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鐘;兔葵燕麦閒斋供。”

成语(Idiom):头陀(tóu tuó)

发音(Pronunciation):tóu tuó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头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头陀是由“头”和“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头”是指人体上的头部,而“陀”是指陀螺。成语中的“陀”并非指实际的陀螺,而是借用陀螺的形状来形容人的头部。因此,“头陀”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头颅。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头陀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头部或头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描述,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晋书·王敦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敦是晋朝末年的名将,他的头颅非常大,被称为“头陀”。后来,人们就用“头陀”一词来形容人的头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头陀”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头陀大得惊人。

2. 她戴着一顶华丽的帽子,显得头陀更加醒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陀螺,代表人的头部,这样就能够记住“头陀”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体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手舞足蹈”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摔倒了,磕破了头陀。

2. 初中生(12-15岁):他的头陀被朋友们戏称为“大水桶”。

3. 高中生(15-18岁):她的头陀像个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

4. 大学生(18岁以上):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戴上一顶帽子保护头陀是非常重要的。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