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凝竚 |
释义 | 成语(Idiom):凝竚 发音(Pronunciation):níng j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形象或文章内容凝练而精深。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凝竚是由“凝”和“竚”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凝指凝结、聚合,竚指高大、高耸。凝竚形容人物形象或文章内容凝练而精深,意味着经过精心雕琢和深思熟虑,使得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精炼、深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凝竚常用于文学作品或评论中,形容人物形象或文章内容凝练而精深,适用于各种文学、艺术、评论等领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凝竚的起源可追溯到《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魏国大夫魏公子列因为他的文章凝竚精深而受到赞赏。后来,凝竚被用来形容其他人或文章的精练和深刻程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凝竚而深刻,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2. 这篇文章凝竚精深,值得细细品味。 3. 他的绘画作品凝竚而高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凝竚拆分为凝结和高耸,联想到凝结的意思是聚合、凝固,高耸的意思是高大、高昂。通过这两个词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凝竚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来源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词典或参考学术论文。同时,积极运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它凝竚而深刻。 2. 初中生(13-15岁):这本小说的情节凝竚精练,非常引人入胜。 3. 高中生(16-18岁):他的演讲内容凝竚而深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学生(19-22岁):这篇论文的观点凝竚精深,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