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土木之变 |
释义 | 基本解释亦称“ 土木之难 ”。亦作“ 土木之祸 ”。指 明英宗 被 瓦剌 军俘虏的事件。 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 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军攻 明 。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率军亲征,在 土木堡 (今 河北 怀来县 东) 英宗 被敌人俘虏, 王振 为部下所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郑公孙申》:“国朝土木之变, 也先 挟王皇为名,邀求叵测。”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岁己巳,虏人 也先 犯边,劝上亲征者是也,乃没土木之难。” 明 马愈 《马氏日抄·井气》:“时 王振 擅权,将有土木之祸,水为异,以示象也。” 成语(Idiom):土木之变 发音(Pronunciation):tǔ mù zhī bi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建筑物或城市的变化和改造。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土木,指土地和木材,泛指建筑物和城市;之,表示连接;变,指变化。土木之变意味着土地和建筑物的变化和改造。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城市或建筑物的大规模改造和变化,也可用于比喻事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土木工程,包括修筑长城、修建宫殿和道路等。这些工程的规模之大,使得当时的人们惊叹不已,形成了“土木之变”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宾结构,主语为“土木”,动词为“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座城市经历了一次土木之变,焕然一新。 2. 这个建筑项目将会是一场土木之变,让整个城市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土木之变”联想为城市的建筑物和道路的变化。可以通过想象城市的建筑物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土木工程项目,如长城、故宫等,了解这些工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学校经过了一次土木之变,变得更漂亮了。 2. 初中生:这个城市经历了一次土木之变,变得更现代化了。 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次土木之变,变得更强大了。 4. 大学生:这个项目将会是一场土木之变,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