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拖沓 |
释义 | 拖沓(tuō tà) 发音:[tuō tà] 基本含义:拖延、拖拉,指做事情不积极、不迅速,拖延时间。 详细解释:拖沓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做事情不积极、不迅速,拖延时间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导致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下。 使用场景:拖沓常常用来形容工作、学习、行动等方面的懒散、拖拉的态度。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中拖延时间,不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或者形容某个工作或计划进展缓慢,没有及时完成。 故事起源:拖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廷玉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一直拖延不办事情,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后来,人们用“拖沓”来形容这种拖延、拖拉的行为。 成语结构:拖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拖”是动词,表示拖拉、拖延;“沓”是形容词,表示行动迟缓、缓慢。 例句: 1. 他的工作总是拖沓,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 2. 这个项目已经拖沓了很久,我们必须加快进度。 3. 不要再拖沓了,赶快完成任务吧! 记忆技巧:想要记住拖沓这个词语,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拖着脚步缓慢地走路的场景。将这个画面与拖延、拖拉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更容易记住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了解拖沓这个成语的起源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懒散、拖拉行为的成语,如“拖泥带水”、“拖拉机”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拖沓的同学一起做作业,他们总是拖延时间。 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每天读一本书,可有些同学却拖沓不做,浪费了很多时间。 3. 高中生:考试要到了,我不能再拖沓了,要好好复习才行。 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忙碌,不能拖沓,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