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外物 |
释义 | 基本解释(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英文翻译1.【医】 corpus alienum; foreign bodies 成语(Idiom):外物(wài wù) 发音(Pronunciation):wài w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外物原指外面的东西,后来引申为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这个成语强调物质财富或外表的东西不能代表一个人真正的内在价值和品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强调人们不应该只看重外在的物质财富或表面现象,而应该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真实价值。可以用于教育、社会批评等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物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陈袁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奢华的生活。然而,陈袁却被人们称为“外物”,因为他只注重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质。这个故事通过“外物”这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身家丰厚,但是却一直被人们称为“外物”。 2.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关注人的内在,而不是追求外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外物”相对的成语“内涵”进行对比记忆。外物强调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内涵则强调内在的修养和品质。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财富和品质相关的成语,如“财大气粗”、“德高望重”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觉得外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在品质。 2. 中学生(13-18岁):他只注重外在的外物,却忽视了内在的修养。 3. 大学生及以上(19岁以上):社会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只看重外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