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外祀 |
释义 | 基本解释郊祀。祀国内山川四望之属。《周礼·春官·典祀》:“典祀掌外祀之兆。” 郑玄 注:“外祀,谓所祀於四郊者。”《墨子·明鬼下》:“昔者 武王 之攻 殷 诛 紂 也,使诸侯分其祭,曰:使亲者受内祀,疏者受外祀。” 孙诒让 间诂:“此谓异姓之国,祭山川四望之属。《祭统》説 周 锡 鲁 重祭,云:外祭则郊祀是也,内察则大尝禘是也。彼大祀非凡诸侯所得祀,盖不在所受之列。” 成语(Idiom):外祀(wài shì) 发音(Pronunciation):wài s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不属于自己的神祀,也泛指外来的神祀。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外祀是一个古代的宗教概念,指的是不属于自己的神祀。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并且会供奉神祀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而外祀则是指来自其他地方或外族的神祀,不属于自己的家族或地方的信仰。外祀的供奉通常是为了祈求外族神灵的庇佑、平安或其他祝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外祀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宗教仪式或文化背景下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古代祭祀活动、宗教信仰以及跨文化交流等话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当时的鲁国国君鲁哀公对外邦神祀的供奉非常重视,甚至超过了对自己国内神祀的供奉。孔子认为这是一种对国家神祇的不敬,因此提出了“外祀”这个成语来批评鲁哀公。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外”表示外部的、外来的,而“祀”表示祭祀、供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外祀仪式,以祈求来自外族神灵的庇佑。 2. 孔子批评鲁哀公过于重视外祀,而忽略了对国内神祇的供奉。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外祀这个成语与“外来”的发音相结合,形成联想。想象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外来的神祀进行供奉,就能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 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包括不同地区和族群的神祀信仰。 - 学习其他与宗教和信仰相关的成语,如“神仙”、“神秘”等。 - 阅读关于中国文化和宗教的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 - 学习其他与外来文化交流相关的成语,如“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外祀活动,来自其他地方的神祀也来参加了。 2. 初中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外祀这个词语,它是指不属于自己的神祀。 3. 高中生:在古代社会,外祀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族群的信仰文化。 4. 大学生:外祀这个成语引发了我对古代宗教和文化交流的思考,我想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