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文治 |
释义 | 基本解释◎ 文治 wénzhì 反义词武功 英文翻译1.【法】 government by civilians 详细解释谓以文教礼乐治民。《礼记·祭法》:“ 文王 以文治, 武王 以武功,去民之菑。”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小国无文治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清 陈梦雷 《送官子之盖州序》:“ 盛 京 以 丰 岐 重地,文治焕然一新。”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朝廷正在广罗人才,力修文治。” 成语(Idiom):文治 发音(Pronunciation):wén z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通过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强调以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的治理方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文治一词源于《论语·阳货》中的一句话:“文,蛮夷之邦也;武,本夷狄之民也。”意思是文化是治理蛮夷之邦的方法,而武力则是治理本土夷狄之民的手段。因此,“文治”强调通过文化教育和道德引导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讨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等方面。可以用于表达对于以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的治理方式的认同、推崇或期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治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说。儒家强调通过文化和道德的引导来治理国家和社会,认为文化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因此,“文治”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治是一个名词+动词的结构,其中“文”表示文化、教育,“治”表示治理、管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文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2. 我们应该倡导文治,培养人民的文化素养。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文治”拆分为“文”和“治”两个部分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人们通过文化的力量来治理和管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观念,了解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思想流派。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文明”、“治国”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老师告诉我们要倡导文治,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2. 初中生(14岁):我觉得文治比武力更重要,只有通过文化的引导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3. 高中生(17岁):学习文治的理念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4. 大学生(21岁):在当代社会,文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应该关注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