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文园病
释义

基本解释

汉 司马相如 曾任 孝文园 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二:“ 河阳 官罢文园病,触绪萧然。”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张医》诗之二:“独抱文园病,逢君试一谈。” 清 曹寅 《怀高澹人学士》诗:“易痼文园病,曾分萧寺灯。”亦作“ 文园病渴 ”、“ 文园渴病 ”。 清 宋琬 《书成伾岚年兄异梦卷》诗:“苕荣入梦事偏奇,萧瑟文园病渴时。” 吴虞 《谢素卿自灌县寄雪梨兼呈玉叔》诗之四:“甘芳也抵金茎露,解得文园渴病无?”

成语(Idiom):文园病(wén yuán bìng)

发音(Pronunciation):wén yuán bì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受到文化熏陶,形成一种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文园病是由“文”和“园病”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文”指的是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等;“园病”是指一种病态心态。文园病指的是人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受到文化熏陶,形成一种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这种心态使人迷失了自我,无法看清自己的不足,容易产生傲慢和偏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文园病常常出现在学术界、文艺界等文化氛围较浓厚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一些人因为长期接触文化和艺术,自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见解、更有品味,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他们对其他人的观点不屑一顾,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园病最早出现在《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非常自负,自以为是,对他人持有傲慢的态度。因此,他被人称为“文园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园病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文化学院学习多年,渐渐染上了文园病,对其他人的观点不屑一顾。

2. 这个文艺圈的人都有点文园病,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文园病”。可以想象一个人身穿文化衣服,站在一个园子里,高高在上地看着其他人,表现出骄傲自满的态度。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想要避免文园病,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不要过于自大,尊重他人的意见。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在学校学习很好,但是有时候会表现出文园病,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

2. 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得了个好成绩后,就变得很自负,经常表现出文园病。

3. 高中生:学校里有些学霸总是对其他人不屑一顾,像得了文园病一样。

4. 大学生:他在大学里接触了很多文化,但是有时候会因此产生文园病,看不起其他专业的学生。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2: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