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训罚 |
释义 | 基本解释训责惩处。《晋书·石勒载记下》:“自今诸有处法,悉依科令。吾所忿戮,怒发申旨者,若德位已高,不宜训罚,或服勤死事之孤,邂逅罹谴,门下皆各列奏之,吾当思择而行也。”《南史·后妃传上·齐武穆裴皇后》:“性刚严, 竟陵王 子良 妃 袁氏 布衣时有过,后加训罚。”《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三五:“闻知彼国女人及童女类,或是母护父护,兄弟姊妹、姑嫜亲族而相拥护,有过训罚。” 成语(Idiom):训罚(xùn fá) 发音(Pronunciation):xùn fá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人进行教育和惩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训罚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训”指教育、训诫,而“罚”则表示惩罚、处罚。训罚的含义是通过教育和惩罚来对人进行约束和教导。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诲,又要有适当的惩罚和约束,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训罚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以及上级对下属的指导和约束方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训罚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鲍叔牙的大臣,他非常重视教育和惩罚的结合。有一次,他的儿子偷窃了他的财物,他就采取了训罚的方式来教育儿子。他先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训斥,然后给了他适当的惩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罚,鲍叔牙的儿子深感内疚,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训罚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母应该善于训罚,使孩子既知道对错,又明白后果。 2. 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罚,是为了教育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态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训罚”这个成语与教育和惩罚的概念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罚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思想,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惩罚方法。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训罚,让他认识到做错事会有后果。 2. 初中生: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训罚,希望他们能够改正不良习惯。 3. 高中生:学校对违纪学生进行了训罚,以维护校园纪律和秩序。 4. 大学生:导员对违规学生进行了训罚,教育他们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