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牙帐 |
释义 | 基本解释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可汗恒处 於都斤山 ,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凡列圣每秋獮 木兰 ,巡幸直省,除近畿数处建行宫外,其他皆驻蹕岁牙帐,名曰御营。” 成语(Idiom):牙帐(yá zhàng) 发音(Pronunciation):yá zhà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战争中的军队,特指由士兵自备食物带入战场的情况。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牙帐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士兵在出征前会自备食物,将食物放置在帐篷内,以备战时食用。因此,牙帐成为了指战争中的军队,特指由士兵自备食物带入战场的情况。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军队在战争中自行准备食物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个人或团体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战国策·魏策一》记载,战国时期,魏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赵国。在战争开始前,赵国国王赵武灵王担心士兵因为食物不足而士气低落,于是下令每个士兵自备食物,称为“牙帐”。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名词“牙帐”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是一支牙帐出征的军队,不需要依赖后勤补给。 2. 这个团队像一支牙帐,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的支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牙帐”与战争中的军队自备食物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想象士兵们在帐篷中准备食物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与战争、军事相关的成语,如“火烧眉毛”、“围魏救赵”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士兵们自备了牙帐,去战斗了。 2. 初中生:这支军队是一支牙帐,不需要后勤供应。 3. 高中生:这个团队就像一支牙帐,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