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执法钓鱼 |
释义 | 成语(Idiom):执法钓鱼 发音(Pronunciation):zhí fǎ diào y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以执法之名,实际上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来引诱他人犯罪,以便加以打击或抓捕。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以执法的名义来引诱他人犯罪,然后再加以打击或抓捕。它形象地比喻利用诱饵诱使对方犯错,以便给对方制造麻烦或借机加以惩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些执法人员或者机构不择手段,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诱使他人犯罪,以便加以打击或抓捕。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捕风捉影、故意制造罪行的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孔子的大儒,他在鲁国任教时,曾与一位名叫探幽的官员发生争执。探幽利用执法之名在河边钓鱼,故意引诱孔子犯罪,以便加以抓捕。然而,孔子并没有上当,而是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陷阱。后来,人们就用“执法钓鱼”来形容以不正当手段引诱他人犯罪的行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执法”、“钓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位警察以执法钓鱼的手段,成功地将犯罪分子抓获。 2. 他利用执法钓鱼的方法,想要陷害我,但我没有上当。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警察拿着鱼竿在河边钓鱼,但他用的鱼饵却是陷阱,来引诱鱼儿上钩。这样的画面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执法制度和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以毒攻毒”、“画蛇添足”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警察叔叔用执法钓鱼的方法抓住了小偷。 2. 初中生(13-15岁):他利用执法钓鱼的手段,想要捉弄同学,但最后被发现了。 3. 高中生(16-18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不能使用执法钓鱼的手段,必须依法办事。 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警惕那些利用执法之名来制造罪行的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