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白旆 |
释义 | 基本解释白色旗帜。 唐 杨凭 《早发湘中》诗:“按节鸣笳中贵催,红旌白旆满船开。” 元 郭钰 《从军》诗:“凂凂黄尘合,悠悠白旆飞。” 成语(Idiom):白旆(bái pǐ) 发音(Pronunciation):bái p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白色的旗帜,也比喻权势显赫的象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白旆是由“白”和“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白色旗帜在古代中国被视为权势显赫的象征,常用于表示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因此,“白旆”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威风凛凛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白旆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具有权威和威严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形容统治者、领导者、权威机构等。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具有强大力量和影响力的组织或个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的权威和统治力非常强大。他的统治被形容为“白旆遍野”,意味着他的权威无处不在,无人可敌。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白”和名词“旆”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手握白旆,威风凛凛地走进会议室。 2. 这个组织的影响力如同白旆般遍布全球。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白旆”和权威、威严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挥舞白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以及他的权威和威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与权威和威严相关的成语,如“金戈铁马”、“龙袍金带”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力和统治结构。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秦始皇手握白旆,统一了六国。 2. 初中生(13-15岁):这个公司的老板手握白旆,决定了所有的规则。 3. 高中生(16-18岁):这位政治家的演讲威风凛凛,如同手握白旆一般。 以上是关于成语“白旆”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