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白腻
释义

基本解释

(1).白净而细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银杏》:“其树耐久,肌理白腻,术家取刻符印,云能召使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假传母命,呼之入内,握其腕而睨之,果丰颐白腻。”
(2).白而污浊。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成语(Idiom):白腻(bái nì)

发音(Pronunciation):bái n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的描写过于平淡乏味,缺乏生动和鲜明的特点。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白腻是由形容词“白”和形容词“腻”组成的成语。其中,“白”表示平淡、无色彩,而“腻”表示过于粘滞、过分充实。白腻指的是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的描写过于平淡乏味,缺乏生动和鲜明的特点。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白腻常用于文学评论或者艺术批评中,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者人物形象的描写不够生动、缺乏吸引力。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或者人的表达方式过于平庸和无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的描写风格被认为是评判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作品的描写过于平淡乏味,缺乏生动和鲜明的特点,就会被批评为白腻。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腻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白”和形容词“腻”分别表示平淡无色彩和过分充实。两个形容词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部小说的描写太白腻了,缺乏情感和张力。

2. 她的演讲让人感到白腻,没有任何新鲜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白腻的发音与“白泥”进行联想,想象一块白色的泥土,平淡无味,没有任何色彩和生动的特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学批评相关的成语,如“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等,以丰富对文学作品质量的评判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这幅画太白腻了,没有用丰富的颜色。

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描写太白腻了,缺乏情感和张力。

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过于白腻,没有什么新意。

4. 大学生:这个演讲太白腻了,没有任何独特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4/3 8: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