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报允 |
释义 | 成语(Idiom):报允(bào yǔn) 发音(Pronunciation):bào yǔ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答应、应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报允是指答应别人的请求或要求,表示同意或应允对方的意愿。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报允常用于正式场合,如商务谈判、合作协议、婚姻媒介等。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答应或同意对方的要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报允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古代的一个典故。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鲍(bào)是齐国的一个贵族子弟,他曾经在秦国做客。当时,秦国的国君问鲍公子:“如果你能给我一件宝贵的东西,我就让你做我的臣子。”鲍公子当时答应了秦国国君的要求,并送给了他一把珍贵的宝剑。这个故事由此衍生出了“报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答应或应允他人的请求。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报允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报”和动词“允”组成。其中,“报”表示回应、答复,而“允”表示应允、同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我提出了一个合作的方案,我当场就报允了。 2. 我向老板请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报允。 3. 他的求婚请求得到了女友的报允,他们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报允”拆分为“报”和“允”两个部分记忆。可以联想“报”字的底部有一个口形,表示回应,而“允”字的上部有一个口形,表示答应。通过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报允”相关的成语,如“报应”、“允诺”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表示答应、应允的成语,如“应允如流”、“允诺如山”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5-12岁):老师问:“谁愿意帮我收拾教室?”小明报允了老师的请求。 2. 中学生(13-18岁):我向班长提出了一个组织活动的建议,她报允了我的提议。 3. 大学生(19-22岁):我向导师请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报允,可以放心去参加比赛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