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北戎 |
释义 | 基本解释古族名。即 山戎 。 春秋 时分布在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春秋·隐公十年》:“夏, 齐侯 、 许男 伐 北戎 。” 杜预 注:“ 北戎 , 山戎 。”《史记·郑世家》:“ 北戎 伐 齐 , 齐 使求救, 郑 遣 太子忽 将兵救 齐 。”《后汉书·西羌传序》:“后二年, 晋 人败 北戎 于 汾 隰 。”《后汉书·西羌传序》:“至 周贞王 八年…… 赵 亦灭 代戎 ,即 北戎 也。” 成语(Idiom):北戎(běi róng) 发音(Pronunciation):běi r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北方的蛮夷,泛指北方的敌人或异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北戎是一个古代的词语,原指北方的蛮夷部落,后来泛指北方的敌人或异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古代中国人对北方敌人的态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北方的敌人或异族。可以用来描述国际关系中的敌对方,或者用来形容某个地区的外来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商颂·殷武》:“维殷之孝子,惟允执事。王曰式武,靡不胥然。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这里的北戎指的是北方的蛮夷部落。后来,北戎逐渐成为泛指北方的敌人或异族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国家的北部一直受到北戎的威胁。 2.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北戎的侵略。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北戎想象成北方的敌人,在记忆时可以联想到北方有一群来自北戎的敌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了解北方蛮夷部落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战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北戎是古代中国的敌人。 初中生:我们学习历史时讲到了北戎的入侵。 高中生:北戎是中国古代的异族,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