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比周
释义

基本解释

(1).结党营私。《管子·立政》:“羣徒比周之説胜,则贤不肖不分。”《后汉书·朱穆传论》:“ 朱穆 见比周伤义,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絶交》之论。” 宋 王禹偁 《寄状元孙学士何》诗:“久居臺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司法不为元首陪属,其长官与总统敌体……虽总统有罪,得逮治罢黜,所以防比周也。”
(2).集结;联合。《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周而军 华 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且復有 郑妃 与 陈矩 朝夕比周於帝前,以为之主,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3).亲近。《旧唐书·柳泽传》:“或打毬击鼓,比周伎术;或飞鹰奔犬,盘游藪泽。”

成语(Idiom):比周(bǐ zhōu)

发音(Pronunciation):bǐ zhō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较、对照。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比周是由“比”和“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比指相比较,周指周围环境。比周意为通过对照、比较来认识周围环境,以便更好地适应和理解。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比周常用于描述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或者评价人和事物的优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庸》一书中,其中有一句话说:“周监于二代之间,其政严,其民忠,其事可知也。”意思是说,周朝统治者通过对照和比较前两代的政治成就,来了解并改进自己的政治管理。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描写比较和对照的一种方式。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体部分为“比”,修饰部分为“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过比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2. 我们可以通过比周来评价这个产品的优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比周这个成语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处,通过比较周围的景物来认识周围的环境。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参与讨论,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比周这个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喜欢用比周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2. 初中生:老师经常让我们用比周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

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我常常使用比周的手法来进行比较和对照,以展示观点的深度和广度。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