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不睹事 |
释义 | 基本解释见“ 不覩事 ”。 成语(Idiom):不睹事 (bù dǔ shì) 发音(Pronunciation):bù dǔ s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不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睹事是指人们对事情没有充分了解或者没有全面考虑,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事物的片面和不全面的认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处理事情时缺乏深入思考或者对事情的真相视而不见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无知和愚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睹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据说,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向他讲述了一个关于乌鸦抢夺蛋的故事。贾谊听了后,认为乌鸦的行为是愚蠢的,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批评乌鸦。但后来,贾谊的朋友告诉他,乌鸦抢夺蛋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不是愚蠢。贾谊意识到自己没有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自谴,其中有句话就是“吾不睹事”,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不睹事”。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不”表示否定、不全面的意思,第二个字“睹”表示看到、了解的意思,第三个字“事”表示事情、情况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了解,真是个不睹事的人。 2. 这个决策太草率了,完全是不睹事。 3. 他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根本不睹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这个成语与“睹”字的发音“dǔ”联想起来,形成一个记忆点。同时,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场景,想象一个人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这个成语的使用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识抬举”等,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他从来不听老师的话,真是个不睹事的孩子。 2. 初中生(13-15岁):我觉得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太片面了,完全是不睹事。 3. 高中生(16-18岁):他对这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太肤浅了,真是个不睹事的人。 4. 大学生(19-22岁):有些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思考,真是太不睹事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