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刍狗 |
释义 | 基本解释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如彼龜玉,韞櫝毁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 唐顺之 。《读东坡诗戏作》诗:“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为 《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 成语(Idiom):刍狗 (chú gǒu) 发音(Pronunciation):chú gǒ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喻人品恶劣,道德败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刍狗是指草料喂养的狗,比喻人品低下、道德败坏。刍狗一词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检、品德败坏的人,通常是指那些丧尽天良、无法无天的坏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刍狗一词通常用于描述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刍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庄子·天运》中有“刍狗之子”一词。刍狗的形象来源于古代农村中饲养的狗,因为只吃草料喂养,所以被视为品质低劣的动物。因此,刍狗一词被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恶劣。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刍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刍”和“狗”两个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了,简直就是一个刍狗。 2. 这个人平时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其实是个刍狗。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刍狗的形象,想象一个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人,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狗咬吕洞宾”、“狗急跳墙”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行为像一个刍狗,偷东西还不承认。 2. 初中生:那个同学整天欺负别人,简直就是个刍狗。 3. 高中生:这个市长收了那么多贿赂,真是个刍狗。 4. 大学生:这个公司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简直就是个刍狗。 5. 成年人:那个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真是个刍狗。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