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大正 |
释义 | 基本解释(1).中正。《易·大畜》:“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 明 高启 《送张进士会试》诗:“坐令王纲復大正,乾枢共仰天中旋。” 成语(Idiom):大正 发音(Pronunciation):dà zhè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不偏不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正意为“非常正直”,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偏不倚。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应该秉持正直、公正和诚实的原则。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大正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行为态度非常正直,不偏不倚。在正式场合、道德教育中或者对一个人的评价中使用较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正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原文是“大正无私,中以至明”。在古代,大正是指君主治理国家时,要以正直、公正的态度来对待百姓。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正直。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为人大正。 2. 这个孩子很小,但是他的行为举止非常大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大正”与“大正门”进行联想,大正门是古代皇宫中正门的名字,象征着庄严正直。通过联想,记忆成语“大正”的含义和意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大公无私”、“光明正大”等,来拓展对正直、公正等概念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一个大正的好同学,总是帮助别人。 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大正的人,不做坏事。 3. 高中生:作为班长,他一直保持大正的品质,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 4. 大学生:大正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