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大閲 |
释义 | 基本解释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 。”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 七年, 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 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成语(Idiom):大閲 发音(Pronunciation):dà yuè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大规模的检阅或检查,也指大规模的阅读或研究。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閲是由“大”和“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大表示规模庞大,閲表示检阅、检查。大閲一词最早用于古代君主检阅军队或官员的盛况,后来引申为大规模的阅读或研究。这个成语强调了规模之大和重要性,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活动或事件非常庞大而引人注目。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大閲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多数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记录中。它可以用来形容大规模的阅读、研究或检阅活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重要会议、大型展览等。例如,可以说一个学者进行了一次大閲,表示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或阅读;可以说某个行业举办了一次大閲,表示该行业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会议或展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閲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和军队。古代君主常常会进行大规模的检阅,检阅军队或官员的数量和壮观场面。这些检阅活动被称为大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閲一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用来形容大规模的阅读、研究或检阅活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次学术会议是一次大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 2. 他花了整个暑假对这个课题进行了一次大閲,为写论文做准备。 3. 这个博物馆的展览是一次大閲,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大閲这个成语与大规模的阅读、研究或检阅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庞大的图书馆或会议大厅中,周围都是大量的书籍或人群,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对中国古代的大閲活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场和军队的制度和仪式。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大閲相关的成语,如大典、大会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参加了一次大閲,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书。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进行一次大閲,研究一个历史事件。 高中生:我在图书馆进行了一次大閲,为写作文做准备。 大学生:我参加了一次大閲,听了很多专家的演讲,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