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反坫
释义

基本解释

(1).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 周 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论语·八佾》:“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注:“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
(2).外向室。《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咸有四阿反坫。” 孔晁 注:“反坫,外向室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反坫》:“按《説文》无‘店’字,坫即店也。今外向之室,若 宋 时行在所之 騏驥院 、 牛羊司 也。” 清 金鹗 《求古录·礼说三》:“堂之四隅有坫,屋之四隅曲而翻起为阿。‘四阿反坫’者,谓阿反于坫上也。四阿翻起于坫上,故曰四阿反坫。反之为言翻也。”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卷八三:“坫当为圬之形譌。四阿为上栋之制;反圬即反宇,为下宇之制,亦即所谓屋翼。” 金鹗 、 孙诒让 二说与 孔 注不同。

成语(Idiom):反坫

发音(Pronunciation):fǎn ji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反对权势者,违抗权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反坫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反指违抗、反抗,坫指权势者、权威。它形象地描述了反对权势者的行为和态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反坫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抗权威、违抗强权的行为。在社会、政治、教育等领域中,当有人不满现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或者违抗权威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反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宣公十五年,鲁国大夫公叔坫违背了公众的意愿,妄自尊大,使得鲁国的政治局势陷入了混乱。因此,人们用“反坫”来形容违抗权威的行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坫是由“反”和“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敢地反坫了上级的不当命令。

2. 这位学生敢于反坫老师的错误观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反坫记忆为“违抗权威”,通过反对权威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成语的故事起源和背后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威、反抗相关的成语,如“抗命”,“不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我不喜欢老师的规定,所以我反坫了他。

2. 初中生(14岁):学校要求我们每天背诵英语单词,但我觉得这样太枯燥了,所以我反坫了这个要求。

3. 高中生(17岁):政府要求学生参加军训,但有些同学不愿意,他们反坫了政府的决定。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3-2024 Jnbb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7 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