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方楞 |
释义 | 基本解释见“ 方稜 ”。 成语(Idiom):方楞 发音(Pronunciation):fāng lé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脑袋或头脑不灵活,思维迟钝。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方楞是一个由方和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方指正方形,楞指木头或石头。方楞形容人的脑袋像方形的木头或石头一样,不灵活,思维迟钝,缺乏灵活性和机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方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思维迟钝、反应迟钝、缺乏机智和灵活性的人。可以用于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思维迟缓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自己在某些情况下的反应不够迅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晋书·王敦传》中。故事讲述了王敦在与晋武帝司马炎的争斗中,晋武帝司马炎曾用“方楞”这个成语来形容王敦的脑袋不灵活,思维迟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方”和“楞”分别表示“正方形”和“木头或石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是个方楞,什么事都想不出来。 2. 这个人思维太方楞了,完全没有创造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方楞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脑袋被一个方形的石头或木头覆盖住,无法灵活思考。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思维、智力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方楞的理解,例如“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小明的脑袋好像方楞一样,总是慢半拍。 2.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那个同学一起做作业,他太方楞了,什么都不会想。 3. 初中生: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方楞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4. 高中生:考试的时候,我有时候也会变得方楞,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写作文。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