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公心 |
释义 | 基本解释◎ 公心 gōngxīn 反义词私心 详细解释(1).公正之心。《尸子》卷上:“自井中观星,所见不过数星;自丘上以望,则见其始出也,又见其入,非明益也,势使然也。夫私心井中也,公心丘上也。”《荀子·正名》:“以仁心説,以学心听,以公心辨。”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其佗则令推公心具长久计,条例闻奏,然后朝廷择而行之,则 熙河 尚可得而安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常则是公心教训诚心劝,教的他为人谨慎於人善。” 太平天囯 洪秀全 《五大纪律诏》:“公心和摊,各遵头目约束。” 成语(Idiom):公心 (gōng xīn) 发音(Pronunciation):gōng xī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公心指的是公正的心态和为人民谋福祉的态度。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公心是指一个人具有公正无私的心态,不偏袒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而是以整体利益为重。公心也代表了为人民谋福祉的态度,关心社会公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公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态度,特别是在公共事务中。它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对公正和公共利益的关注,并强调他们愿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心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的“公心病矣”一句被认为是最早的使用。公心的概念源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个人应该具备公正无私的品德,关心社会公益,为人民谋福祉。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心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公心为准则,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2. 只有具备公心的领导者,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公心与公正和为人民谋福祉的概念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尝试创造自己的例句,将公心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同时,学习其他与道德和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忠诚”和“仁义”,可以帮助拓展对公心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有公心的人,不欺负同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 初中生:作为学生会成员,我会用公心处理同学们的问题,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有公心的医生,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更多的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