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公是公非 |
释义 |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gōng shì gōng fēi ㄍㄨㄙ ㄕㄧˋ ㄍㄨㄙ ㄈㄟ公是公非 公认的是非。 唐 刘禹锡 《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唐 李翱 《答皇甫湜书》:“故欲笔削国史,成不刊之书,用 仲尼 褒贬之心,取天下公是公非为本。”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诗:“公是公非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姪。” 伍修权 《关于控诉美国侵略中国案的发言稿》:“全世界的公是公非是不容颠倒的。”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公是公非 成语(Idiom):公是公非 发音(Pronunciation):gōng shì gōng fē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公正评判是非,不偏袒任何一方。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公是公非是指对待事物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无论是对待问题还是对待人,都应该凭借客观的标准进行评判,不受个人感情或利益的影响。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公是公非常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该坚持公正原则。在社会交往、工作中、家庭生活中,都可以用到这个成语,特别是在需要公正评判的争议或纠纷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是公非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名叫晏婴。晏婴任职时非常公正,以权威、公正的态度对待事务。有一次,晏婴的儿子因犯了罪被告发,但晏婴毫不留情地依法处理了这个案件。这个事件引起了晏婴的上级的不满,上级认为晏婴对待自己儿子过于苛刻,应该给予宽恕。晏婴坚持公正原则,对上级说:“公是公非,不分亲疏。”这句话成为了后来的成语“公是公非”。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是公非是由两个相同的“公”字组成,通过“是”和“非”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平衡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里,我们要以公是公非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员工。 2. 作为一名法官,他始终坚持公是公非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 3. 在家庭中,公是公非的态度可以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公正的法官在审判案件时用公正的态度评判是非,不偏袒任何一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公正评判、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原则。学习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秉公无私”、“公平竞争”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老师教我们要公是公非,不偏袒朋友。 2. 初中生(14岁):参加辩论比赛时,我们要以公是公非的态度评判对方的观点。 3. 高中生(17岁):在选择学校时,我们应该公是公非地考虑各个学校的优缺点。 4. 大学生(20岁):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以公是公非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和事物。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361654个汉语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